访问量终于到了10000

 
### 计算 FLASH_BASE 偏移量 0x10000 的内存地址 在嵌入式系统中,`FLASH_BASE` 是指闪存的基地址。通常情况下,该基地址是由微控制器厂商定义并固定下来的。对于 STM32F103 而言,其 `FLASH_BASE` 地址通常是 `0x08000000`[^1]。 要计算偏移量为 `0x10000` 的实际地址,可以通过简单的加法运算实现: ```c #define FLASH_BASE ((uint32_t)0x08000000) // 实际地址计算 uint32_t target_address = FLASH_BASE + 0x10000; ``` 因此,最终的目标地址将是 `0x08010000`。 --- ### 关于 `FLASH_BASE` 的定义及用法 #### 定义 `FLASH_BASE` 表示片上 Flash 存储器的起始地址。它是一个固定的硬件配置参数,用于标识 Flash 存储器的起点位置。例如,在 STM32F103 中,Flash 的默认基地址是 `0x08000000`。 #### 用法 1. **程序存储**: 微控制器的固件代码一般会从 `FLASH_BASE` 开始存放。 2. **数据存储**: 可以利用 Flash 进行非易失性数据存储,比如校准参数或日志记录。 3. **动态映射**: 在某些场景下,可以将 Flash 映射到不同的虚拟地址空间以便优化性能或满足特殊需求。 以下是常见的用法实例: ```c #include <stdint.h> #define FLASH_BASE ((uint32_t)0x08000000) void read_flash_data(uint32_t offset, uint32_t *data) { // 将目标地址强制转换为指针类型 uint32_t address = FLASH_BASE + offset; *data = *(volatile uint32_t *)address; // 使用 volatile 避免编译器优化 } ``` 上述函数可以从指定的 Flash 偏移处读取数据。 --- ### 结合 Linux 内核中的内存管理机制 在基于 Linux 的嵌入式环境中,`vm_start` 和 `vm_end` 字段可用于描述一段连续的虚拟地址范围[^3]。假设需要分配一块与 Flash 对应的内存区域,则可通过以下方式设置: ```c 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vma.vm_start = FLASH_BASE; // 设置起始地址 vma.vm_end = FLASH_BASE + size; // 设置结束地址 vma.vm_flags = VM_READ | VM_EXEC; // 设置只读和可执行属性 ``` 这表明了如何通过结构体字段来表示 Flash 区域及其访问权限。 --- ### §相关问题§ 1. 如何验证某个地址是否属于 Flash 区域? 2. 如果需要修改 Flash 数据,有哪些注意事项? 3. STM32 的外设寄存器是如何通过宏定义关联到具体物理地址的? 4. 在多线程环境下,如何安全地访问共享的 Flash 数据? 5. 当前系统的 Flash 是否支持页擦除功能?如果支持,其实现逻辑是什么样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