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类分级(一)

背景

为支撑国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在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指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有关规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36家单位,共同研制了《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分类分级规则》(GB/T 43697-2024)国家标准。

一、什么是分类分级

数据分类分级是指根据数据的属性特征(如内容、用途、重要性等)进行系统性归类和敏感度划分的过程,旨在实施差异化的保护策略。

二、为什么需要分类分级

数据分类分级是数据安全的基石,也是实施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的重要前提。作为数据安全的关键环节,数据分类分级既是组织内部管理体系制度的基础,又是技术工具体系落地实施的支撑。

三、如何进行分类分级

1、数据分类

1)数据分类框架 数据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数据管理和使用,按照先行业领域分类、再业务属性分类的思路进行分类。 a) 按照行业领域,将数据分为:

工业数据电信数据金融数据能源数据交通运输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卫生健康数据教育数据科学数据......

b) 各行业各领域主管(监管)部门根据本行业本领域业务属性,对本行业领域数据进行细化分类。常见业务属性如:

业务领域责任部门描述对象流程环节数据主体
内容主题数据用途数据处理数据来源......

c) 如涉及法律法规有专门管理要求的数据类别(如个人信息 等),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识别和分类。

2) 数据分类方法 可根据数据管理和使用需求,结合已有数据分类基础,灵活选择业务属性将数据细化分类。具体步骤如: 明确数据范围 -> 细化业务分类 -> 业务属性分类 -> 确定分类规则

2、数据分级

1)数据分级框架

数据分级的目的是保护数据安全,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损毁或者非法获取、非法使用、非法共享,对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组织权益、个人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将数据从高到低分为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三个级别。

核心数据主要包括关系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数据,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的数据,经国家有关部门评估确定的其他数据。

重要数据是指特定领域、特定群体、特定区域或达到一定精度和规模的,一旦被泄露或篡改、损毁,可能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数据。仅影响组织自身或公民个体的数据一般不作为重要数据。

一般数据是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

2)数据分级方法 a) 确定分级对象:确定待分级的数据,如数据项、数据集、衍生数据、跨行业领域数据等。 b) 分级要素识别:结合自身数据特点,识别数据涉及的分级要素情况。

领域群体区域精度规模
深度覆盖度重要性............

c) 数据影响分析:结合数据分级要素识别情况,分析数据一旦遭到泄露、篡改、损毁或者非法获取、非法使用、非法共享,可能影响的对象和影响程度。

影响对象

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秩序
公共利益组织权益个人权益

影响程度

特别严重危害严重危害一般危害

d) 综合确定级别。

影响对象影响程度
特别严重危害严重危害一般危害
国家安全核心数据核心数据重要数据
经济运行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
社会秩序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
公共利益核心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
组织权益、个人权益一般数据一般数据一般数据

四、分类分级相关法律法规

  • 国家标准 GB/T 43697-2024《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 ,2024年3月15日 正式发布

  •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9月发布

  • 《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9月发布

  • 《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2月发布

  • 《石油和化工行业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5年3月发布

  • 《核能领域数据分类分级指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2025年4月发布

  • 《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指南(试行)》,自然资源部2025年5月发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