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数据库配置主从(https://blog.youkuaiyun.com/zrg523/article/details/87881602)之后,如何在代码层面实现读写分离?
1、什么是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基本的原理是让主数据库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从数据库处理SELECT查询操作。数据库复制被用来把事务性操作导致的变更同步到集群中的从数据库。
2、为什么要读写分离呢?
因为数据库的“写”(写10000条数据到oracle可能要3分钟)操作是比较耗时的。
但是数据库的“读”(从oracle读10000条数据可能只要5秒钟)。
所以读写分离,解决的是,数据库的写入,影响了查询的效率。
3、什么时候要读写分离?
数据库不一定要读写分离,如果程序使用数据库较多时,而更新少,查询多的情况下会考虑使用,利用数据库 主从同步 。可以减少数据库压力,提高性能。当然,数据库也有其它优化方案。memcache 或是 表折分,或是搜索引擎。都是解决方法。
4.主从复制、读写分离的基本设计
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对数据库的读和写都在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中,是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无论是在安全性、高可用性还是高并发等各个方面都是完全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因此,通过主从复制的方式来同步数据,再通过读写分离来提升数据库的并发负载能力。
一台主、多台从,主提供写操作,从提供读操作。
读写分离的实现:
我们只需要实现读写分离,主从复制数据一般由数据库级来实现同步,当然也可以自己去实现同步,只是需要考虑的点比较多。
5.读写分离方案
当数据库读远大于写,查询多的情况,就可以考虑主数据负责写操作,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一主多重,从而把数据读写分离,最后还可以结合redis等缓存来配合分担数据的读操作,大大的降低后端数据库的压力。
6、代码层面进行读写分离
代码环境是springboot+mybatis+druib连接池。想要读写分离就需要配置多个数据源,在进行写操作是选择写的数据源,读操作时选择读的数据源。其中有两个关键点:
- 如何切换数据源
- 如何根据不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数据源
1)、如何切换数据源
通常用springboot时都是使用它的默认配置,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定义好连接属性就行了,但是现在我们需要自己来配置了,spring是支持多数据源的,多个datasource放在一个HashMapTargetDataSource中,通过dertermineCurrentLookupKey获取key来觉定要使用哪个数据源。因此我们的目标就很明确了,建立多个datasource放到TargetDataSource中,同时重写dertermineCurrentLookupKey方法来决定使用哪个key。
用户自定义设置数据库路由
Spring boot提供了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根据用户定义的规则选择当前的数据库,这样我们可以在执行查询之前,设置读取从库,在执行完成后,恢复到主库。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就是DataSource的抽象,基于lookup key的方式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切换。重点关注setTargetDataSources,setDefaultTargetDataSource,determineCurrentLookupKey三个方法。那么AbstractRoutingDataSource就是Spring读写分离的关键了。
实现可动态路由的数据源,在每次数据库查询操作前执行
2)、如何选择数据源
事务一般是注解在Service层的,因此在开始这个service方法调用时要确定数据源,有什么通用方法能够在开始执行一个方法前做操作呢?相信你已经想到了那就是切面 。怎么切有两种办法:
- 注解式,定义一个只读注解,被该数据标注的方法使用读库
- 方法名,根据方法名写切点,比如getXXX用读库,setXXX用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