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多个部门相继出台重要政策文件。
政策支持
2022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智慧农业技术、产品初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 27%。"及“推进智能化育苗、生长环境和作物本体自动监测、环境远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自动收获等技术应用,建设智慧设施管理系统。”
2022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场景"。
2022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明确提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
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批综合性共享实践教学基地,集成优化实践教学资源,系统构建农林院校优质实践教学平台,打造一批核心实践项目。”及“着力推进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建设,强化实践类课程建设。构建数字化农林教育新模式,大力推进农林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02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上述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智慧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彰显了国家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重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智慧农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当前,智慧农业领域需要的是既懂农业技术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传统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和行业用人需求。
基于当前物联网、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专业设立背景和人才培养要求,该方案由七大系统组成:智慧农业种植管控系统、智慧农业水产养殖管控系统、智慧农业气象管控系统、智慧农业大棚育苗管控系统 智慧农业畜牧养殖管控系统、AIOT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和智慧农业沙盘系统。
在教材资源方面, 有一系列与智慧农业相关的教材和实验手册。这些教材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实验项目。还配套的在线课程和智云平台,学生可以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材
在线课程
部分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