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是论坛用户: DD 在回复某个帖子的回帖,编辑部觉得写的很不错,特意copy出来,单独发一个主题,希望能给某些还在为薪水困惑的人一些帮助。
很喜欢以前Nokia的一句广告词。怎么说呢?
我认为目前个人的薪水,并不能和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完全对等,还应加上你所掌握的资源。比如,一个大公司的区域负责经理,一般来待遇都是不错的。
越大的公司,薪水越高。但其实很多公司更换一个这样的经理,对其整体影响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这个人对公司的影响并不明显。
我也没有看出,李开复的离开对微软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至于吴仕宏我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个人能力是有的,而和他们同样的level也是一大把。
薪水是对应到这样一个position,而不仅仅是完全针对某个人的能力(可能有某些人不太高兴了)。
高薪水的人并不值得炫耀,而低薪水的人也不必气馁。而这样常见的分配方式,会导致一个很不好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比较底层的事情,因为底层的职位所掌握的资源少,工资就相对较低。人心的浮躁,导致基础性的技术缺乏,而恰恰这些是中国所缺乏的。
我见过一个日本的工程师,快60了,那天爬在地上修机器。这种情况在中国是绝迹的,所以我过去问了问。他告诉我他修这种机器快40年了,从这款机器设计开始,那时他还是个小伙子,能修的地方不多,现在能基本全部搞定。这么多年他的职位基本没有提升,但是他的薪水并不低。因为日本企业的薪水,和工龄是挂钩的。我想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
再说说欧美吧,我听同事说的,美国的一个工程师从20岁干到40岁,设计同样的产品,而他爸爸也是干这个出身的(他们公司的老总)。
中国的很多企业,都缺乏一种厚积薄发,缺乏对底层技术的积累。做不好一个螺丝钉,生产不好一块好钢,等等等等。这其中不少源自技术人员的浮躁,不愿意呆在比较底层的岗位,因为这种岗位薪水少。
看到大家都谈工资,我也说说自己的。2000年毕业于一所垃圾学校(校名变的我都不知道了),拼了老命找了个月薪500的,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工,此期间我学数据库,VB,Protel(因为我实在不想将我不多的专业荒废),很快就就转到研发做点基础性的工作,然后就一直干这个工作到现在,薪水是这样的走势:500->"800"->"1200"->2000->3000->7000->8000->9500->12500。带冒号的是自己要求的,其他是公司公司给的。不算高,但是在部分人眼里还是可以的。
我不是炫耀,而是告诉那些在平凡岗位,或者即将毕业的那些人,选好目标,不要急功近利,安心一直干下去。
薪水不能完全说明你的能力和价值,人生路不同,各有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