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说发展历史呢?了解发展历史,能够更好的拥有全局视野,也能对当前使用的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我认为web发展历史有两个分水岭,一个是从静态页面转变为动态页面,一个是从传统的动态web开发模式转为前后端分离模式。技术都围绕着这两个分水岭来发展演变。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从静态页面到动态页面
静态
文章(一)中说明了浏览器就是网站的运行环境,浏览器解析网站的代码,然后给用户呈现出代码设计者想要体现的界面。这里的代码可以简单认为是 HTML
这种语言,设计者通过 HTML
来告诉浏览器该页面的结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所以服务器上存放包含 HTML
语言的文件即可。然后浏览器从服务器端请求到该文件后,即可解析并展现。因为文件内容是确定的,所以只能展示静态页面,就和一幅图片一样。所以每个用户打开网站看到的内容一模一样
动态
那么如何使网站内容可变化呢?这就引出了动态页面的发展过程。其实分析一下就知道,总共两块可以下手:一是服务器根据不同的情况返回不同的页面;二是浏览器打开的页面根据不同的请求结果修改对应的地方。
从服务器返回不同的页面
为什么要返回不同的页面呢?因为要想引入用户系统等,必须有数据库的配合,也就是前面几篇文章写过的。不同用户登录上来看到的个人信息肯定是不同的。而且也是大势所趋,动态网站更受用户的欢迎,功能也更加丰富。
CGI
CGI是一种通用标准,它定义了作为一个中间层所需要实现的功能。这个中间层的作用是:接收服务器的请求,去和数据库/文件系统等进行交互,然后将得到的数据写在页面中并进行返回。所以服务器相当在浏览器与中间层之间进行转发操作。所有具有标准输入输出功能的语言都可以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