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切面AOP 是指,系统运行时,动态的将代码切入到指定的地方执行,常在日志,事务,访问控制,过滤器等地方使用。
在面向对象编程(OOP)时,我们将不同功能分割在不同的对象中管理,尽可能的满足单一职责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时降低程序复杂性,提高代码复用性。
但是,多个类存在相同的行为,例如,它们都需打印日志,事务,又例如,在删除数据之间都需要对删除操作做权限验证等等。此时若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我们就必须在每一个类添加相同的代码满足需求。
面向切面编程(AOP)正好优雅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有了AOP,我们就可以把几个类共有的代码,抽取到一个切面中,执行时再动态的将切面中的行为切入对象中去,从而改变其原有对象的行为。
AOP能够优雅的减少重复的代码,方便修改和管理。如果掌握了系统中切面的管理方式,在系统中运用切面,追踪切面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调试别人的代码时,或者在一个大型系统中,切点被封装了,通过接口无法进入切面,未知的切面行为常常会让人困惑。AOP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不仅如此,在断点调试时,断点将略过切面,直接执行下一步,开发者并不能够知道切面中的代码行为。
既然切面存在了系统中,即使吐槽也要把克服这一问题。在最近的调试中,总结了一套切面追踪大法,让断点跑进切面中。
使用场景
- 有对象传入切面中。
- 能够预估切面对被传入对象一定会做的操作。例如,get或set对象中的某个属性。
准备条件
- 测试环境
- 条件断点
- Debugger堆栈
步骤
- 建好易调试的测试环境;
- 断点执行到触发切面的那一步;
- 点击进入到将会传入到切面的对象中,找到一定会执行的操作,打好断点,并设置好触发断点的条件;
- 设置好之后,点击Debugger堆栈的顶部,回到第2步的地址,断点往下执行,此时,将会触发第3步的条件断点。这时候就已经在切面中了;
- 再看Debugger堆栈,找到执行切面的类。
一般情况下,切面都会对被传入的对象做一些操作的,一旦切面对被传入对象进行了操作,就能够追踪到具体的某个切面中。
AOP能够优雅的在一个切面中解决代码的复用问题,但是它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增加调试的难度。因此,AOP也应慎用,除非它在某个场景中是真的好用。
在系统中调试时,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追踪切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