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s变量在前面和后面的区别

本文解析了Java中使用equals方法比较字符串时可能出现的空指针异常问题,并提供了使用StringUtils工具类来避免这一问题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equals变量在前面或者在后面有什么区别吗?这是一个坑点

我就不废话那么多,直接上代码:

复制代码
package sf.com.mainTe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new Test().isBool(null));
    }
    
    public boolean isBool(String a){
        return a.equals("true");
//        return "null".equals(a);
    }

}
复制代码

如上述代码:a.equals("true");和"null".equals(a);有什么区别的?

答案:前者会抛空指针异常,后者不会;

剖析:如果a=null,String对象就会是一个空对象,空对象说明没有equals方法,所以就会报空指针异常;

又如,后者a=null,"null".equals(a);结果永远都为false,原因直接看源码:

复制代码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
        if (this == anObject) {
            return true;
        }
     //判断anObject是否为String类型
if (anObject instanceof String) { String anotherString = (String)anObject; int n = value.length; if (n == anotherString.value.length) { char v1[] = value; char v2[] = anotherString.value; int i = 0; while (n-- != 0) { if (v1[i] != v2[i]) return false; i++;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复制代码

为了避免这个坑点,还是使用另外一种方式吧!

使用org.apache.commons.lang包下的StringUtils.equals(String str1, String str2)方法

直接看源码:

复制代码
public static boolean equals(String str1, String str2)
    {
        return str1 != null ? str1.equals(str2) : str2 == null;
    }
  //忽略大小写进行比较
    public static boolean equalsIgnoreCase(String str1, String str2)
    {
        return str1 != null ? str1.equalsIgnoreCase(str2) : str2 == null;
    }
复制代码

看到StringUtils.equals这个方法了吧。他已经帮你绕过了那个坑,我还是比较推荐大家多用用StringUtils工具类里面的方法,

毕竟是人家封装好的,可以直接拿来用,尽量少走弯路

<think>我们参考引用中提到的2048游戏实现,特别是关于移动操作合并逻辑的描述。 根据引用[1]:“移动操作:无论是向左、右、上还是下移动,都可以将二维数组转换为一维数组进行处理,然后再将结果映射回二维数组。合并逻辑:合并时要注意,每个数字在一次移动中只能合并一次,处理合并时可利用标记数组记录合并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将移动分解为以下步骤: 1. 将二维数组的每一行(或列)提取出来,作为一个一维数组进行处理(对于上下移动,需要按列提取;左右移动则按行提取)。 2. 对于每个一维数组,进行移动合并操作: a. 除空格(即0),将非零元素移到一边(左移则移到左边,右移则移到右边)。 b. 相邻相同的数字合并,并且注意每个数字在一次移动中只能合并一次(例如,两个2合并成4,然后这两个2就消失了,新生成的4在本次移动中不会再与其他4合并)。 3. 将处理后的一维数组映射回二维数组。 同时,引用[2]提到:“游戏逻辑:深入解析2048游戏的核心算法,包括数字方块的生成、移动(上、下、左、右)、合并规则及分数计算。” 具体实现思路: 以左移为例: - 对于每一行: 1. 将这一行的非零元素移动到左边(即除0)。 2. 从左到右遍历,如果当元素下一个元素相同,则合并(当元素变为两倍,下一个元素变为0,并且分数增加)。 3. 再次移动非零元素(因为合并后可能产生新的空格)。 - 其他方向的移动可以类似处理,但需要转换方向。 但是,注意引用[1]提到“利用标记数组记录合并状态”,实际上在合并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一次遍历中完成合并,并且通过标记避免多次合并。但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先移动再合并,然后再移动(这样合并后的空格会被再次移动)。 下面我们以左移为例,详细说明步骤: 步骤1:处理一行(一维数组)的左移合并 - 输入:一个一维数组,例如 [2, 2, 0, 4] - 第一步:压缩(除0) -> [2,2,4](注意:这里我们保留顺序,左移所以非零元素左对齐) - 第二步:合并相邻相同的数字(从左到右): - 检查第一个元素2第二个元素2相同,合并为4,第三个元素4保持不变。合并后数组变为[4,0,4](注意:合并后第二个2消失,我们用0占位,然后下一步再压缩) - 然后再次压缩(除0)得到[4,4] - 但注意,我们也可以在一次遍历中完成:遍历数组,如果当元素下一个元素相同,则合并,并将下一个元素置0,然后跳过下一个元素(避免连续合并)。但是合并后,我们还需要再次压缩。 因此,我们可以先压缩,然后合并,然后再压缩。 另一种方法(一次遍历合并,然后压缩一次): - 先压缩(非零元素左对齐)得到[2,2,4] - 然后遍历合并:从索引0开始,如果当元素下一个元素相等,则合并(当元素*2,下一个元素置0),然后跳过下一个元素(即i+1被合并了,下一个从i+2开始)。这样遍历到倒数第二个元素。 - 然后再压缩一次(将0移到后面)。 但是注意,合并后可能会产生新的0,所以需要再次压缩。 所以,我们可以将一行的处理分为三个步骤: a. 将非零元素移到左边(压缩)。 b. 从左到右合并相邻且相等的元素(注意:合并一次后,后面的元素要移?实际上我们可以在合并后再次压缩,所以先不移动,等合并完了再压缩一次)。 具体步骤: a. 压缩:将数组中的非零元素按顺序移动到数组的前面后面补0。例如[0,2,0,4] -> [2,4,0,0](左移)。 b. 合并:遍历数组(从0到倒数第二个元素),如果当元素非0且与下一个元素相等,则当元素乘以2,下一个元素置0,然后跳过下一个元素(即i增加1,因为下一个元素已经处理过了)。 c. 再次压缩:将合并后的数组再次压缩(非零左移,后面补0)。 例如:一行数据 [2,2,4,4] a. 压缩后还是 [2,2,4,4] b. 合并:第一个2第二个2合并:第一个2变成4,第二个2变成0 -> [4,0,4,4];然后下一个元素是0(跳过),然后第三个元素4第四个元素4相等,合并:第三个4变成8,第四个4变成0 -> [4,0,4,0] -> 然后合并后数组为[4,0,8,0](注意:这里我们合并了两次,但每次合并都是相邻的) c. 再次压缩:得到[4,8,0,0] 但是,上面的合并过程中,我们在合并第一对2后,第二个位置变成了0,然后继续向后,遇到0跳过,然后遇到44合并。这样没有问题。 但是注意:合并后可能会产生新的相邻相同?例如[2,2,2,2]: a. 压缩后:[2,2,2,2] b. 合并:先合并第一个第二个:得到40,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得到40 -> [4,0,4,0] c. 再次压缩:[4,4,0,0] -> 这样不会合并成8,因为合并只进行一次。所以符合规则。 所以,算法步骤是可行的。 对于其他方向: - 右移:压缩时非零元素右对齐,然后从右向左合并,再压缩(或者可以先将数组反转,然后按照左移处理,再反转回来)。 - 上移:将每一列提取出来,当作一行,然后按照左移的方法处理(上移相当于在列上做左移,即非零元素向上移动)。 - 下移:将每一列提取出来,反转(或者按照右移的方法处理),或者将列当作一行,按照右移的方法处理(即非零元素向下移动,相当于列方向上的右移)。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方向转换,将上下左右移动都转换为对一维数组的左移操作(或者类似操作)。 下面我们用Java代码实现: 首先,我们有一个4x4的网格,用二维数组表示:`int[][] grid = new int[4][4];` 我们实现一个处理一维数组左移合并的方法(返回处理后的数组,并返回该行合并所得的分数,用于累计分数): private int[] mergeLine(int[] line) { // 第一步:压缩(左移) int[] newLine = new int[line.length]; int 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line.length; i++) { if (line[i] != 0) { newLine[index++] = line[i]; } } // 此时,newLine中非零元素在左边,后面是0(因为newLine初始为0) // 第二步:合并相邻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 int score = 0; // 合并产生的分数,我们这里先不返回分数,可以在合并时记录 // 注意:我们这里可以返回分数,但为了简化,我们先不返回,后面再考虑分数 // 我们直接在newLine上合并,然后再次压缩 // 合并相邻相同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newLine.length - 1; i++) { if (newLine[i] == newLine[i+1] && newLine[i] != 0) { newLine[i] *= 2; newLine[i+1] = 0; // 分数增加,这里我们假设有一个全局分数,或者通过返回值传递,这里我们先忽略分数,后面再处理 // 合并后,跳过下一个元素(因为下一个元素已经被合并了) i++; // 跳过下一个,因为下一个已经处理了(置0了) } } // 第三步:再次压缩 int[] result = new int[line.length]; 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ewLine.length; i++) { if (newLine[i] != 0) { result[index++] = newLine[i]; } } // 其余位置自动为0 return result; } 但是,注意合并后可能会产生新的0,所以需要再次压缩。 然后,我们根据方向,对二维数组的行或列应用上述方法: 左移:对每一行应用mergeLine 右移:对每一行,先反转(变成从右到左),然后应用mergeLine(相当于左移),然后再反转回来 上移:对每一列,将列提取成一行,应用mergeLine,然后再放回列 下移:对每一列,将列提取成一行,反转(变成从下到上),然后应用mergeLine(相当于左移),然后再反转回来,再放回列 或者,我们可以为每个方向单独写一个方法,但为了代码复用,我们可以这样: 另一种更统一的方法:将方向的处理统一为对一组一维数组的处理,并且处理可能反转,处理后可能反转回来。 具体实现: 左移:直接处理每一行(从左到右的顺序) 右移:将每一行反转(这样最右边的变成最左边),然后左移处理,然后再反转回来 上移:将每一列提取出来作为一行(从上到下的顺序),然后左移处理,然后再放回列 下移:将每一列提取出来,反转(这样最下面的变成最上面),然后左移处理,然后再反转回来,再放回列 注意:提取列时,第j列就是grid[i][j](i从0到3) 下面我们写一个通用的移动方法,通过参数指定方向: 为了简化,我们可以分别实现四个方法:moveLeft, moveRight, moveUp, moveDown 我们先实现moveLeft: public void moveLeft() { for (int i = 0; i < 4; i++) { int[] row = new int[4]; for (int j = 0; j < 4; j++) { row[j] = grid[i][j]; } int[] newRow = mergeLine(row); // 将newRow放回第i行 for (int j = 0; j < 4; j++) { grid[i][j] = newRow[j]; } } } 然后实现moveRight: public void moveRight() { for (int i = 0; i < 4; i++) { int[] row = new int[4]; for (int j = 0; j < 4; j++) { // 反转:将行反转,这样最右边的在最左边 row[j] = grid[i][3-j]; } int[] newRow = mergeLine(row); // 左移处理 // 将处理后的行反转回来 for (int j = 0; j < 4; j++) { grid[i][3-j] = newRow[j]; } } } 然后实现moveUp: public void moveUp() { for (int j = 0; j < 4; j++) { // 列 int[] col = new int[4]; for (int i = 0; i < 4; i++) { col[i] = grid[i][j]; } int[] newCol = mergeLine(col); // 对列进行左移处理(相当于上移) // 放回 for (int i = 0; i < 4; i++) { grid[i][j] = newCol[i]; } } } 最后实现moveDown: public void moveDown() { for (int j = 0; j < 4; j++) { // 列 int[] col = new int[4]; for (int i = 0; i < 4; i++) { // 反转列:从下到上变成从上到下(反转后,最下面的在最上面) col[i] = grid[3-i][j]; } int[] newCol = mergeLine(col); // 左移处理(相当于将反转后的列上移,即原列的下移) // 处理完后,再反转回来 for (int i = 0; i < 4; i++) { grid[3-i][j] = newCol[i]; } } } 注意:在合并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分数,我们可以在mergeLine方法中返回分数,或者通过一个成员变量记录每次合并的分数。我们修改mergeLine方法,让它返回一个包含分数结果数组的对象,或者通过一个引用参数传递分数。为了简单,我们修改mergeLine,返回一个结果数组,同时通过一个数组参数返回分数(或者使用一个全局的分数变量,在合并时累加)。 这里,我们可以在Game类中设置一个score变量,然后在合并时累加。 修改mergeLine方法:在合并时,每合并一次,将合并后的数字(即合并后的值)加到分数上。 但是注意:mergeLine方法现在在Game类中,所以可以直接修改Game类的score成员。 因此,在mergeLine方法中,当发生合并时,将合并后的值(即newLine[i])加到score上。 修改后的mergeLine(注意,这个方法是非静态的,所以可以访问实例变量score): private int[] mergeLine(int[] line) { int[] newLine = new int[line.length]; int 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line.length; i++) { if (line[i] != 0) { newLine[index++] = line[i]; } } // 合并相邻相同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newLine.length - 1; i++) { if (newLine[i] == newLine[i+1] && newLine[i] != 0) { newLine[i] *= 2; // 加分:加上合并后的数字 score += newLine[i]; // 假设score是Game类的成员变量 newLine[i+1] = 0; i++; // 跳过下一个 } } // 再次压缩 int[] result = new int[line.length]; index = 0; for (int i = 0; i < newLine.length; i++) { if (newLine[i] != 0) { result[index++] = newLine[i]; } } return result; } 注意:这样修改后,每次合并都会增加分数。 但是,注意:在合并,我们已经压缩了一次,合并后再次压缩。这样处理是符合逻辑的。 另外,我们需要在每次移动后,检查是否产生了移动(即数组是否发生了变化),以便在空白处生成新的数字。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移动后的二维数组来判断。 我们可以在移动保存一个二维数组的拷贝,然后移动后比较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生成新数字。 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在移动方法(如moveLeft)中实现,也可以在外部控制。 为了模块化,我们可以在移动方法中返回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移动了(即数组是否改变),然后在游戏主循环中,如果移动了,就生成新数字。 因此,我们修改移动方法,返回boolean值。 例如moveLeft: public boolean moveLeft() { int[][] oldGrid = copyGrid(); // 复制当网格 for (int i = 0; i < 4; i++) { // ... 处理每一行 } // 比较oldGridgrid是否相同 if (gridsEqual(oldGrid, grid)) { return false; // 没有移动 } return true; } 同理,其他移动方法也一样。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移动合并的核心逻辑。 注意:在生成新数字时,我们需要在空白位置(0的位置)随机选择一个位置,生成2或4(通常是2的概率大,比如90%的2,10%的4)。 下面我们给出完整的移动合并逻辑的代码框架: 假设我们的Game类如下: public class Game2048 { private int[][] grid; private int score; private final int size = 4; public Game2048() { grid = new int[size][size]; score = 0; // 初始化,生成两个数字 addRandomTile(); addRandomTile(); } // 复制网格 private int[][] copyGrid() { int[][] copy = new int[siz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copy[i][j] = grid[i][j]; } } return copy; } // 比较两个网格是否相同 private boolean gridsEqual(int[][] grid1, int[][] grid2)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f (grid1[i][j] != grid2[i][j]) { return false; } } } return true; } // 合并一行的核心方法 private int[] mergeLine(int[] line) { // ... 如上所述 } // 移动方法 public boolean moveLeft() { int[][] oldGrid = copyGrid();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nt[] row = new int[size];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row[j] = grid[i][j]; } int[] newRow = mergeLine(row);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grid[i][j] = newRow[j]; } } return !gridsEqual(oldGrid, grid); } // 其他移动方法类似 // 在空白位置添加一个随机方块 private void addRandomTile() { // 先统计所有空白位置 List<int[]> emptyPositions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f (grid[i][j] == 0) { emptyPositions.add(new int[]{i, j}); } } } if (emptyPositions.isEmpty()) { return; } // 随机选择一个位置 int[] pos = emptyPositions.get((int)(Math.random() * emptyPositions.size())); // 90%概率是2,10%是4 int value = Math.random() < 0.9 ? 2 : 4; grid[pos[0]][pos[1]] = value; } // 其他方法:moveRight, moveUp, moveDown 略(按照上面的思路实现) } 注意:在移动方法中,我们复制了旧的网格,然后移动后比较是否改变。这样可能会有一点性能开销,但对于4x4的网格可以忽略。 另外,在游戏主循环中,当用户按下方向键,调用对应的移动方法,如果返回true,则调用addRandomTile()添加新方块,然后重绘界面。 以上就是2048游戏方块移动合并的核心算法实现。 由于代码较长,这里只给出核心部分,其他移动方法可以参照左移上面的思路实现。 下面我们提供moveRight, moveUp, moveDown的完整代码: public boolean moveRight() { int[][] oldGrid = copyGrid();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nt[] row = new int[size];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row[j] = grid[i][size-1-j]; // 反转 } int[] newRow = mergeLine(row);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grid[i][size-1-j] = newRow[j]; // 反转回来 } } return !gridsEqual(oldGrid, grid); } public boolean moveUp() { int[][] oldGrid = copyGrid();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nt[] col = new int[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col[i] = grid[i][j]; } int[] newCol = mergeLine(col);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grid[i][j] = newCol[i]; } } return !gridsEqual(oldGrid, grid); } public boolean moveDown() { int[][] oldGrid = copyGrid();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nt[] col = new int[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col[i] = grid[size-1-i][j]; // 反转列(从下到上变成从上到下) } int[] newCol = mergeLine(col);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grid[size-1-i][j] = newCol[i]; // 反转回来 } } return !gridsEqual(oldGrid, grid); } 注意:在moveDown中,我们反转列:在提取时,从下到上(即grid[3][j], grid[2][j], grid[1][j], grid[0][j])放入col数组,这样col[0]就是原网格最下面一行,col[3]就是原网格最上面一行。然后我们调用mergeLine(相当于左移,即把非零元素移到左边,在col数组中就是移到前面(上面))。然后我们反转回来,将col数组中的结果按顺序放回原网格的列(从下到上)。 这样处理,就相当于将非零元素向下移动(因为原网格中下面的元素在反转后变成了上面的元素,左移(即非零左移,在反转后的数组中就是非零元素移到上面,反转回原网格就是移到下面)。 以上是2048游戏移动合并的核心算法实现。我们通过将二维数组的行或列转换为一维数组,然后进行压缩、合并、再压缩的操作,实现了移动合并逻辑。 最后,注意在移动后,如果网格有变化,则需要在空白处生成一个新的数字(2或4)。 希望这个实现能够满足你的需求。</think>### Java实现2048游戏中的方块移动与合并算法 在2048游戏中,方块移动合并是核心逻辑。以下基于引用内容[^1][^2]的实现思路,详细说明算法步骤Java代码实现。 #### 核心算法思路 1. **移动方向处理**:将二维数组的行/列转换为一维数组处理 2. **合并规则**:相邻相同数字合并,且一次移动中只能合并一次 3. **空格处理**:移动后出现的空格需补充0值 4. **方向统一**:所有方向通过数组变换转换为左移操作 #### 完整Java实现代码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Game2048 { private int[][] grid; private int score; private final int size; private final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public Game2048(int size) { this.size = size; grid = new int[size][size]; score = 0; addRandomTile(); // 初始生成两个方块 addRandomTile(); } // 核心移动合并方法 private int[] mergeLine(int[] line) { // 步骤1: 压缩非零元素(空格) int[] compressed = new int[line.length]; int index = 0; for (int value : line) { if (value != 0) { compressed[index++] = value; } } // 步骤2: 合并相邻相同元素 for (int i = 0; i < compressed.length - 1; i++) { if (compressed[i] != 0 && compressed[i] == compressed[i + 1]) { compressed[i] *= 2; // 合并方块 score += compressed[i]; // 更新分数 compressed[i + 1] = 0; // 标记已合并位置 } } // 步骤3: 再次压缩合并后的数组 int[] result = new int[line.length]; index = 0; for (int value : compressed) { if (value != 0) { result[index++] = value; } } return result; } // 方向移动控制 public boolean move(Direction direction) { int[][] original = copyGrid(); boolean moved = false; switch (direction) { case LEFT: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grid[i] = mergeLine(grid[i]); } break; case RIGHT: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nt[] reversed = reverseArray(grid[i]); grid[i] = reverseArray(mergeLine(reversed)); } break; case UP: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nt[] column = new int[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column[i] = grid[i][j]; int[] merged = mergeLine(column); for (int i = 0; i < size; i++) grid[i][j] = merged[i]; } break; case DOWN: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nt[] column = new int[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column[i] = grid[size-1-i][j]; int[] merged = mergeLine(column); for (int i = 0; i < size; i++) grid[size-1-i][j] = merged[i]; } break; } // 检测是否发生移动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if (!Arrays.equals(original[i], grid[i])) { moved = true; break; } } if (moved) addRandomTile(); return moved; } // 辅助方法 private int[] reverseArray(int[] arr) { int[] reversed = new int[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reversed[i] = arr[arr.length - 1 - i]; } return reversed; } private int[][] copyGrid() { int[][] copy = new int[siz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System.arraycopy(grid[i], 0, copy[i], 0, size); } return copy; } private void addRandomTile() { // 查找所有空格位置 java.util.List<int[]> emptyCells = new java.util.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for (int j = 0; j < size; j++) { if (grid[i][j] == 0) { emptyCells.add(new int[]{i, j}); } } } if (!emptyCells.isEmpty()) { int[] pos = emptyCells.get(random.nextInt(emptyCells.size())); grid[pos[0]][pos[1]] = (random.nextDouble() < 0.9) ? 2 : 4; // 90%概率生成2 } } // 方向枚举 public enum Direction { LEFT, RIGHT, UP, DOWN } // 获取当网格状态(测试用) public int[][] getGrid() { return copyGrid(); } public int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 ``` #### 算法关键点说明 1. **方向转换原理**: - 左移:直接处理每行 - 右移:反转行→左移→反转回 - 上移:取列作为行处理 - 下移:反转列→取列处理→反转回 ```java // 右移示例 int[] reversed = reverseArray(grid[i]); // [2,0,2,4] → [4,2,0,2] int[] merged = mergeLine(reversed); // → [4,2,2,0] grid[i] = reverseArray(merged); // → [0,2,2,4] ``` 2. **合并逻辑流程**: ```mermaid graph LR A[原始数组] --> B[压缩非零元素] B --> C[相邻相同值合并] C --> D[再次压缩] D --> E[结果数组] ``` 示例:`[2, 2, 0, 4]` → 压缩 → `[2,2,4]` → 合并 → `[4,0,4]` → 压缩 → `[4,4,0]` 3. **性能优化点**: - 使用`System.arraycopy()`高效复制数组 - 通过空间换时间(暂存原始网格)检测移动状态 - 动态记录空格位置,提高随机块生成效率 #### 测试用例示例 ```jav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ame2048 game = new Game2048(4); System.out.println("初始网格:\n" + Arrays.deepToString(game.getGrid())); game.move(Direction.LEFT); System.out.println("左移后:\n" + Arrays.deepToString(game.getGrid())); game.move(Direction.DOWN); System.out.println("下移后:\n" + Arrays.deepToString(game.getGrid())); } ``` #### 注意事项 1. 合并限制:同一次移动中,已合并的方块不会再次合并(通过归零标记实现) 2. 空格处理:移动后出现的空格自动补0,不影响后续操作 3. 分数计算:每次合并时累加新方块值到总分 4. 新方块生成:移动发生后,在随机空格生成2(90%)或4(10%) 此实现完整遵循2048游戏规则,通过将二维操作转换为一维处理简化逻辑,适合作为游戏核心算法集成到Swing/JavaFX等界面框架中[^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