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讲解Vue前端框架

本文详细介绍Vue.js框架的安装、模板语法、数据绑定、计算属性、侦听器等核心概念,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Vue.js的基本使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首先介绍一个很不错的网站:http://www.runoob.com/vue2/vue-tutorial.html

我们在不知道一些语法的时候,可以过来查询。

Vue.js(读音 /vjuː/, 类似于 view) 是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

Vue 只关注视图层, 采用自底向上增量开发的设计。

Vue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简而言之就是别人开发好的一个框架,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使用这个框架能够很快开发出比较炫酷的网页。

1,首先说一下Vue的安装。两种方式:

A:我们可以在官网https://cn.vuejs.org直接下载Vue.min.js文件,并用 <script> 标签在HTML中引入。地址如下:Vue.js下载

B:使用CDN的方法(设置多个节点服务器,分布在不同区域中,便于用户进行数据传递和访问。当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时,通过其他节点仍然可以完成数据传输工作,可以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

以下推荐国外比较稳定的两个 CDN,国内还没发现哪一家比较好,目前还是建议下载到本地。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Vue 测试实例 - 菜鸟教程(runoob.com)</title>
<script src="https://cdn.staticfile.org/vue/2.2.2/vue.min.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app">
  <p>{{ message }}</p>
</div>

<script>
new Vue({
  el: '#app',
  data: {
    message: 'Hello Vue.js!'
  }
})
</script>
</body>
</html>

2,Vue.js的模板

每个Vue应用都是通过实例化Vue来实现的,模板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Vue 测试实例 - 菜鸟教程(runoob.com)</title>
	<script src="https://cdn.staticfile.org/vue/2.4.2/vue.min.js"></script>
</head>
<body>
	<div id="vue_det">
		<h1>site : {{site}}</h1>
		<h1>url : {{url}}</h1>
		<h1>{{details()}}</h1>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vm = new Vue({
			el: '#vue_det',
			data: {
				site: "菜鸟教程",
				url: "www.runoob.com",
				alexa: "10000"
			},
			methods: {
				details: function() {
					return  this.site + " - 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梦想!";
				}
			}
		})
	</script>
</body>
</html>

3,使用步骤

1.  下载js文件, 或者引入cdn的js文件
    <script src="js/vue.js"></script>
    或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vue@2.5.16/dist/vue.js"></script>
 
2.  开始使用vue
 
    <div id="x">{{msg}}</div>
 
    <script>
        var v = new Vue({
            el:"#x",
            data:{
                msg:"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msg2:"哈哈哈"
            }
        });
    </script>

实例: 指的是创建出的Vue对象 v
挂载点: 任何一个被Vue对象绑定的 具备id属性的 元素!
模版: 指的是挂载点中显示的内容 , 可以在标签内部 使用插值表达式({{key}}),也可以通过Vue实例的template属性实现 (template            属性中内容必须被html标签包含)


4,内容的简单介绍

插值表达式:

语法格式:{{data中的数据key}}
用于在挂载点中, 加入数据显示效果 ,  通过在挂载点中, 编写{{data中的数据key}} , 可以将data中的某数据 与 挂载点中显示效果进行关联


Vue对象中 data中的数据

包含多个键值对 , 在Vue中使用data数据时, 数据是响应式的 , 当数据更改时, 对应的视觉效果 也会一起更改 !

当我们需要显示 data 数据时, 如何操作:

1.  使用插值表达式 
 
2.  v-text属性="data中的数据key"
 
3.  v-html属性="data中的数据key"
 
 
案例:
 
    <div id="x">
        <div>{{msg1}}</div>
        <div v-text="msg2"></div>
        <div v-html="msg3"></div>
    </div>
    <script>
        var v= new Vue({
            el:"#x",
            data:{
                msg1:"<h3>一二三四五<h3>",
                msg2:"<h3>上山打老虎</h3>",
                msg3:"<h3>哈哈哈哈哈</h3>"
            }
        });
    </script>
 
v-text与v-html区别:
    v-text  :   不会解析HTML内容, 而是直接显示data中的数据,会显示特殊的<>符号
    v-html  :   会将data中的数据, 先进行html标签解析, 再显示效果

模板指令: 事件指令

格式1.
    步骤1.    在dom元素中, 添加属性:v-on:事件名="函数名称"
    步骤2.    在Vue对象中, 添加属性methods, methods是JSON对象,包含一个个的键值对, 值为function  
 
格式2.
    属于格式1的简写方式:
    将格式1中的步骤1修改为:   在dom元素中, 添加属性:@事件名="函数名称" 即可 !
 
案例1:
    <div id="x">
        <button v-on:click="x1">{{msg}}</button><button v-on:click="x2">{{msg}}</button>
    </div>
    <script>
        new Vue({
            el:"#x",
            data:{
                msg:0
            },methods:{
                x1:function(){this.msg++;},
                x2:function(){this.msg--;}
            }
        });
    </script>
 
案例2:
    <div id="x"  @click="x1" v-html="msg"></div>
    <script>
        new Vue({
            el:"#x",
            data:{
                msg:'<img src="images/20.jpg" style="width:200px">'
            },methods:{
                x1:function(){
                    this.msg = '<img src="images/20.jpg" style="width:700px">';
                }
            }
        });
    </script>

模板指令 - 属性绑定

语法格式1:
    使用 v-bind:属性名称="data中的key"
 
语法格式2:  
    语法1的简写,  使用 :属性名称="data中的key"   
 
案例:
 
    <div id="x">
        <img v-bind:src="img"  @click="x1">
    </div>
    <script>
        new Vue({
            el:"#x",
            data:{
                img:"images/21.jpg"
            },
            methods:{
                x1:function(){
                    this.img="images/22.jpg"
                }
            }
        });
    </script>

模板属性 : 数据属性双向绑定 ( 仅用于input标签 )

具体语法实现, 与普通属性绑定基本一致:
    v-model="data中的数据key"
 
案例:
 
    <div id="x">
        <input v-model="msg">
        <div>{{msg}}</div>
    </div>
 
 
    <script>
        var v = new Vue({
            el:"#x",
            data:{
                msg:"一二三四五"
            }
        });
 
    </script>

Vue的计算属性

表示一个属性, 是通过其他多个属性计算得到的 !
 
格式:
    computed:{
        计算属性名1:function(){
            //运算逻辑
            return 属性值;
        },
        计算属性名2:function(){
            //运算逻辑
            return 属性值;
        }
        ...
    }
 
特点:
    如果参与计算的多个属性 没有发生改变, 则每次使用的计算结果 都为 缓存结果 !
    如果参与计算的属性 发生了改变, 则每次使用 都会重新运算 !
 
案例:
    <div id="x">
        <input v-model="first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姓">
        <input v-model="last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名">
        <h3>{{fullName1}}</h3>
        <h3>{{fullName2}}</h3>
    </div>
    <script>
        var v=new Vue({
            el:"#x",
            data:{
                firstName:"",
                lastName:""
            },
            computed:{
                fullName1:function (){
                    return this.firstName+this.lastName;
                },
                fullName2:function (){
                    return this.firstName+" "+this.lastName;
                }
            }
        });
    </script>

侦听器

用于侦听data中属性, 或 计算属性的变化. 
 
侦听器表示一个个等待执行的代码块, 当被侦听的属性发生改变时, 则代码块自动执行 !
 
格式:
 
    在vue实例中 添加属性: 
        watch:{
            侦听的属性名1:function(){},
            侦听的属性名2:function(){},
            ...
        }
 
 
案例:
 
    <div id="x">
        <input v-model="first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姓">
        <input v-model="lastName" placeholder="请输入名">
        <h3>{{fullName1}}</h3>
        <h3>{{fullName2}}</h3>
        <h3>姓被改变{{count1}}次 ,名被改变{{count2}}次, 全名1被改变{{count3}}次, 全名2被改变{{count4}}次</h3>
    </div>
    <script>
        var v=new Vue({
            el:"#x",
            data:{
                firstName:"",
                lastName:"",
                count1:0,
                count2:0,
                count3:0,
                count4:0
            },
            computed:{
                fullName1:function (){
                    return this.firstName+this.lastName;
                },
                fullName2:function (){
                    return this.firstName+" "+this.lastName;
                }
            },
            watch:{
                firstName:function(){
                    count1++;
                },
                lastName:function(){
                    count2++;
                },
                fullName1:function(){
                    count3++;
                },
                fullName2:function(){
                    count4++;
                }
            }
        });
    </script>

模板指令 v-if

作用: 用于判断是否加载元素 , 如果结果为true , 则加载此元素 , 如果结果为false 则不加载此元素
 
常用在网页权限管理页面: 
 
    语法格式:
        给元素添加属性: v-if="条件表达式|data中的key" 
        (可以直接编写true或false , 不过没有意义 !)
 
案例:
 
    <div id="x">
        <img src="images/24.jpg" v-if="flag">
        <button @click="x1">显示</button> 
        <button @click="x2">隐藏</button>
    </div>
    <script>
        var v=new Vue({
            el:"#x",
            data:{
                flag:true
            },
            methods:{
                x1:function(){
                    this.flag=true;
                },
                x2:function(){
                    this.flag=false;
                }
            }
        });
    </script>

模板指令 v-show

 

作用: 用于判断是否显示元素 , 如果结果为true , 则显示此元素 , 如果结果为false 则不隐藏此元素
 
 
常用在网页权限管理页面: 
 
    语法格式:
        给元素添加属性: v-show="条件表达式|data中的key" 
        (可以直接编写true或false , 不过没有意义 !)
案例:
 
    <div id="x">
        <img src="images/24.jpg" v-show="flag">
        <button @click="x1">显示</button> 
        <button @click="x2">隐藏</button>
    </div>
    <script>
        var v=new Vue({
            el:"#x",
            data:{
                flag:true
            },
            methods:{
                x1:function(){
                    this.flag=true;
                },
                x2:function(){
                    this.flag=false;
                }
            }
        });
    </script>

v-if 与 v-show的区别:

v-if    :   控制的是元素是否加载  , 当为false时, 直接从网页中移除元素 !
v-show  :   控制的是元素是否显示  , 无论true或false,元素都会加载, 只是false时,元素display:none!
 

模板指令 v-for

作用:
    用于在网页中,循环展示数组数据 !
 
语法格式1:
        给元素添加属性:    v-for="item of 数组名"  , 注意数组名为 data中的数据key , 值为数组
 
语法格式2:
        给元素添加属性:    v-for="(item,index) of 数组名"  , 注意数组名为 data中的数据key , 值为数组
 
在上述的两种语法格式中, 
    item    :   表示每次循环时得到的数据 ,在标签中 可以通过插值表达式 显示 {{item}}
    index   :   表示每次循环时数据的索引 ,在标签中 可以通过插值表达式 显示 {{index}}
 
案例:
 
    <div id="x">
        <ul>
            <li v-for="item of list">{{item}}</li>
        </ul>
    </div>
 
    <script>
        var arr = ["床前明月光","玻璃好上霜","床上及时擦","整不好得脏","哈哈哈哈哈","嘿嘿嘿嘿嘿"];
        var v=new Vue({
            el:"#x",
            data:{
                list:arr
            }
        });
    </script>

 

<think>好的,我需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关于岭回归的简单易懂的解释或教程。首先,我应该回顾岭回归的基本概念,确保自己理解正确。根据引用[1]和[2],岭回归是对普通线性回归的改进,通过引入L2正则化项来解决多重共线性和过拟合的问题。用户可能不太熟悉这些术语,所以我需要用简单的语言解释。 接下来,我需要比较普通线性回归和岭回归的区别。引用[1]提到普通线性回归使用最小二乘法,而岭回归加入了惩罚系数,导致损失部分无偏性但提高了稳定性。这部分需要解释为什么无偏性被牺牲,以及正则化如何起作用。 然后,数学公式是必要的,但用户要求简单易懂,所以不能太复杂。引用[2]中的目标函数应该用LaTeX格式展示,比如$J(\theta) = \text{MSE} + \alpha \|\theta\|_2^2$,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含义。同时,引用[1]提到的范数部分,五·范数可能是个笔误,应该是L2范数,需要确认并正确表述。 用户可能想知道岭回归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引用[3]提到岭回归提高泛化能力,适用于特征多过样本或存在共线性的情况。这部分需要举例说明,比如在数据维度高时的处理效果。 另外,代码示例可能有帮助。引用[4]中的Python代码片段展示了数据分割,但需要展示如何实际应用岭回归,比如使用sklearn的Ridge类。确保代码简洁,并解释关键参数如alpha的作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疑问,比如如何选择alpha值,与Lasso回归的区别,评估模型的方法等。这些问题需要自然衔接,帮助用户深入学习。 在组织内容时,要保持结构清晰,分点讲解,避免技术术语过多,必要时用比喻或类比。同时,确保所有数学公式符合格式要求,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并正确引用参考资料。检查LaTeX语法是否正确,避免错误。 总结步骤: 1. 定义岭回归及其目的 2. 对比普通线性回归的问题 3. 解释正则化的作用和L2惩罚项 4. 展示目标函数公式 5. 说明参数alpha的作用 6. 提供Python代码示例 7. 应用场景和优势 8. 注意事项 9. 相关问题 需要确保每个部分简洁明了,符合用户对入门教程的需求。</think>### 岭回归简单讲解 #### 一、基本定义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是**改良版的线性回归**,核心是**通过添加正则化项解决普通线性回归的缺陷**。当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特征高度相关)或特征数多于样本数时,普通线性回归可能失效,而岭回归能稳定求解[^1][^2]。 #### 二、与普通线性回归的对比 1. **普通线性回归** 目标是最小化误差平方和: $$J(\theta) = \sum_{i=1}^m (y_i - \theta^T x_i)^2$$ 但若特征矩阵$X^TX$不可逆(如特征共线性或样本不足),无法求解析解[^1]。 2. **岭回归改进** 添加L2正则化项(惩罚系数$\alpha$控制强度): $$J(\theta) = \sum_{i=1}^m (y_i - \theta^T x_i)^2 + \alpha \sum_{j=1}^n \theta_j^2$$ 这一改动使$X^TX + \alpha I$始终可逆,确保解唯一[^2]。 #### 三、核心作用 - **解决多重共线性**:正则化压缩系数,减少相关性干扰 - **防止过拟合**:惩罚大系数,限制模型复杂度 - **处理高维数据**:特征数多于样本数时仍可用[^3] #### 四、参数说明 - **$\alpha$(正则化强度)** - $\alpha=0$时退化为普通线性回归 - $\alpha$越大,系数压缩越明显(但可能欠拟合) #### 五、Python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Ridge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分割数据(引用示例代码[^4])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 训练模型(alpha=1.0为默认值) ridge = Ridge(alpha=1.0) ridge.fit(X_train, y_train) # 预测与评估 score = ridge.score(X_test, y_test) ``` #### 六、应用场景 1. 医疗数据分析(基因表达等高维数据) 2. 金融风控(消除共线性特征影响) 3. 图像处理(像素特征相关性高) #### 七、注意事项 - 需标准化数据(正则化对尺度敏感) - 通过交叉验证选择最佳$\alpha$值 - 若需要特征选择,可结合Lasso回归(L1正则化)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