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就等于把这些职责耦合在一起,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会削弱或者抑制这个类完成其他职责的能力。这种耦合会导致脆弱的设计,当变化发生时,设计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破坏。

软件设计真正要做的许多内容,就是发现职责并把那些职责相互分离。如果你能够想到多于一个的动机去改变一个类,那么这个类就具有了多于一个的职责。

例子:修电脑时,内存坏了换内存,硬盘坏了换硬盘。


2、开放封闭原则,是说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等)应该可以扩展,但是不可修改。

(1)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

(2)无论模块是多么封闭,都会存在一些无法对之封闭的变化。既然不可能完全封闭,人员必须对于他设计的模块应该对哪种变化封闭做出选择。他必须先猜测出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种类,然后构造来隔离那些变化。

(3)在我们最近初编写代码时,假设变化不会发生,当变化发生时,我们就创建抽象来隔离以后发生的同类变化。

(4)面对需求,对程序的改动是通过增加新代码实现的,而不是更改现有的代码。

(5)我们希望的是开发工作展开不久就知道可能发生的变化。查明可能发生的变化所等待的时间越长,要创建正确的抽象就越困难。

(6)开入-封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核心所在。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带来面向对象技术所声称巨大好处,也就是可维护、可扩展、可复用、灵活性好。开发人员应该仅对程序中呈现出频繁变化的那些部分做出抽象,然而,对于应用程序中的每个部分都刻意地进行抽象同样不是一个好主意,拒绝不成熟的抽象和抽象本身一样重要。

例子:电脑的内存不够加内存,硬盘不够加硬盘。


3、依赖倒转原则,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即针对接口编程,不要对实现编程。

A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两个应该依赖抽象。

B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依赖倒转可以说是面向对象设计的标志,用哪种语言来编写程序不重要,如果编写时考虑的都是如何针对抽象编程而不是针对细节编程,即程序中所有的依赖关系都是终止于抽象类或者接口,那就是面向对象的设计,反之就是过程化的设计了。

例子:无论主板、内存,CPU、硬盘都是针对接口设计的,如果针对实现来设计,内存就要对应到具体某个品牌的主板,就会出现换内存需要把主板也换的尴尬。


4、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子类继承了父类,所以子类可以以父类的身份出现。

由于有里氏替换原则,才使得开放-封闭成为了可能。即由于子类型的可替换性才使得使用父类型的模块在无需修改的情况下可以扩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