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和px区别

字体大小的设置单位,常用的有2种:px、pt。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

先搞清基本概念:px就是表示pixel,像素,是屏幕上显示数据的最基本的点;

pt就是point,是印刷行业常用单位,等于1/72英寸。

这样很明白,px是一个点,它不是自然界的长度单位,谁能说出一个“点”有多长多大么?可以画的很小,也可以很大。如果点很小,那画面就清晰,我们称它为“分辨率高”,反之,就是“分辨率低”。所以,“点”的大小是会“变”的,也称为“相对长度”。

pt全称为point,但中文不叫“点”,查金山词霸可以看到,确切的说法是一个专用的印刷单位“磅”,大小为1/72英寸。所以它是一个自然界标准的长度单位,也称为“绝对长度”。

因此就有这样的说法,pixel是相对大小,而point是绝对大小。

 

分清“屏幕效果”和“打印效果”:

在浏览网页过程中,所有的“大”“小”概念,都是基于“屏幕”这个“界面”上。“屏幕”上的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表格等等,都会随屏幕的分辨率变化而变化,一个100px宽度大小的图片,在800×600分辨率下,要占屏幕宽度的1/8,但在1024×768下,则只占约1/10。所以如果在定义字体大小时,使用px作为单位,那一旦用户改变显示器分辨率从800到1024,用户实际看到的文字就要变“小”(自然长度单位),甚至会看不清,影响浏览。

那是不是用pt做单位就没这样的问题呢?错!问题同样出现。刚才的例子已经很清楚的说明,在不同分辨率下,无论是px还是pt,都会改变大小。以现在的电脑屏幕情况,还没有一种单位可以保证,在不同分辨率下,一个文字大小可以“固定不变”。因为这很难以实现也不是很有必要:全球电脑用户以亿来数,屏幕从14寸到40寸甚至更高都有,屏幕大小不同,分辨率也不同,要保证一个字体在所有用户面前大小一样,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另外,电脑有其自身的调节性。

那在页面设计中到底是用px还是pt呢?

我认为,这个并没有什么原则性差异,就看自己处于什么角度思考了。

Mac机怎么情况不清楚,在Windows里,默认的显示设置中,把文字定义为96DPI(PPI,微软都将DPI和PPI混为一体,我们也就无须较真了)。这样的定义,说明了:1px=1/96英寸。联系pt的概念,1pt=1/72英寸,可以得出,在这样的设置中,1px=0.75pt,常见的宋体9pt=12px。在显示器分辨率不变的基础上(比如现在常用的1024×768),1px大小也就固定不变,改变显示设置,调整为144DPI,可以得出,1px=0.5pt,常见的宋体9pt=18px。原先用12px来组成的一个文字,现在需要18px来组成,px多了,文字就“大”了,更易阅读了。

所以,px和pt的使用区别,只有当用户改变默认的96DPI下才会产生:使用px定义文字,无论用户怎么设置,都不会改变大小;使用pt定义文字,当用户设置超过96DPI的值,数值越大,字体就越大。

  (附公式:px = pt * DPI / 72) 对了,刚才还提到改变浏览器中文字大小的选项,也可以改变网页的文字大小。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px和pt都是无效的,因为这2个都是有实际“pixel”数值的单位,比如9pt是12px,大小固定。这里要引用新的单位:em,其实就是%。因为当网页中的字体没有给出实际的px或pt定义的话,会有一个默认值:12pt即16px,对应浏览器中“字体大小”中的“中等”,以这个为标准,变大或缩小。(只适用于IE,在FF中,即便定义px或pt也都可以变大变小)

所以,从这个概念上看,em才是真正的“相对单位”(百分比嘛,当然是相对),而px和pt都是绝对单位(都有固定值)。

在网页设计中,面向用户的屏幕的基本单位是px,因此使用px作为单位是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的,而pt也不过是通过了Windows的设置乘上了一个比率转变成px再显示,算是绕了个圈子。参考大部分大型网站,包括Adobe和Microsoft,都是使用px作为单位,而且在HTML中,默认的单位就是px,是不是也暗示着px是网页设计的“内定单位”?

  但在Word或Photoshop中,使用pt就相当方便。因为使用Word和Photoshop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屏幕浏览,而是输出打印。当打印到实体时,pt作为一个自然长度单位就方便实用了:比如Word中普通的文档都用“宋体 9pt”,标题用“黑体 16pt”等等,无论电脑怎么设置,打印出来永远就是这么大。又或者在Photoshop中,设置一个图片中的某个艺术效果的字体是72pt大小,然后分别将这张图片设为300DPI和72DPI,再打印出来,就可以看出,这2个字体大小完全一样,只是“清晰度”不同,300DPI更清晰。这是毫无疑问的结果。

  最后整理一下所有出现过的单位:

  px:pixel,像素,屏幕上显示的最小单位,用于网页设计,直观方便;

  pt:point,是一个标准的长度单位,1pt=1/72英寸,用于印刷业,非常简单易用;

  em:即%,在CSS中,1em=100%,是一个比率,结合CSS继承关系使用,具有灵活性。

  PPI(DPI):pixel(dot)per inch,每英寸的像素(点)数,是一个率,表示了“清晰度”,“精度”

 

PX和PT转换的公式:

以前在文章中介绍过PX和PT的转换规则,其实很简单,pt=px乘以3/4。

比如12px×3/4=9pt大小。

PX和em转换的公式:

对于PX转em的方法也类似,就是em=16乘以px,也就是说1.5em=1.5×16=24px。

 

设计中常用PX/EM/PT/百分比转换表格

Pixels 

EMs 

Percent 

Points

 

6px 

0.375em 

37.50%

5pt

 

7px 

0.438em 

43.80%

5.5pt

 

8px 

0.5em 

50%

6pt

 

9px 

0.563em 

56.30%

7pt

 

10px 

0.625em 

62.50%

8pt

 

11px 

0.688em 

68.80%

8pt

 

12px 

0.75em 

75%

9pt

 

13px 

0.813em 

81.30%

10pt

 

14px 

0.875em 

87.50%

11pt

 

15px 

0.938em 

93.80%

11pt

 

 

16px 

1em 

100%

12pt

17px 

1.063em 

106.30%

13pt

18px 

1.125em 

112.50%

14pt

19px 

1.188em 

118.80%

14pt

20px 

1.25em 

125%

15pt

21px 

1.313em 

131.30%

16pt

22px 

1.375em 

137.50%

17pt

23px 

1.438em 

143.80%

17pt

24px 

1.5em 

150%

18pt

 

 

 

 

字号 磅数 毫米

八号 5磅 1.84

七号 5.5磅 2.12

小六号 6.5磅 2.45

六号 7.5磅 2.81

小五号 9磅 3.15

五号 10.5磅 3.70

小四号 12磅 4.25

四号 14磅 4.93

小三号 15磅 5.23

三号 16磅 5.55

小二号 18磅 6.37

二号 22磅 7.80

小一号 24磅 8.42

一号 26磅 9.66

小初号 36磅 11.1

初号 42磅 12.7

<think>嗯,用户这次明确提出了关于Spyglass、PTPXVCLP三者技术对比及关联的需求。看来用户正在研究芯片设计验证流程中的关键工具链,特别是低功耗验证相关技术栈。从ta连续两次追问工具关联性来看,可能是芯片设计工程师或验证工程师,正在搭建完整工作流程。注意到用户特别要求参考之前的问答历史。在之前的对话中,我已经详细解释了SpyglassPTPX的技术定义,但VCLP是首次出现。不过根据知识库,VCLP(Voltage-ControlledLayoutPlane)确实是低功耗验证生态的重要组件。用户应该需要理解这三个工具如何衔接形成完整解决方案。用户可能实际想解决的是功耗验收流程的断层问题——从RTL级静态检查(Spyglass)到门级动态分析(PTPX)之间,需要物理布局信息来支撑电压域验证。这正是VCLP的用武之地。ta的提问方式表明已经具备基础认知,但需要系统性的工具链整合视图。需要警惕的技术陷阱是:容易混淆VCLP(布局驱动验证)UPF(功耗描述格式)的概念边界。必须强调VCLP处理的是从设计规范到物理布局的映射实现,而UPF是规范本身。这个区别在回答中要用示例明确区分。考虑到用户专业程度,在解释关联拓扑时应该采用“前端-中端-后端”的三段式框架:①Spyglass在前端负责规范符合性检查(CDC/功耗结构)②VCLP在中桥接逻辑物理布局(电压域规划)③PTPX在后端执行物理实现后验证(精确功耗计算)对于7nm以下工艺的特殊挑战,需要补充说明新出现的量子隧穿效应会影响VCLP的电压域隔离精度,以及PTPX在纳米级线宽下面临的电磁耦合干扰问题。这些可能是用户后续会追问的方向。</think> 以下是Spyglass、PTPXVCLP的技术对比及关联性分析,包含工作流程中的协同关系: --- ### **1. 核心工具定位** | **工具** | **所属公司** | **主要作用** | **工作阶段** | |----------------|--------------|---------------------------------------|-------------------| | **Spyglass** | Synopsys | RTL静态验证(功耗/时序/CDC规则检查) | 前端设计 | | **VCLP** | Synopsys | 基于电压域的物理布局检查 | 物理实现中期 | | **PTPX** | Synopsys | 门级网表签核功耗分析(动态/静态) | 后端签核 | --- ### **2. 技术特性对比** #### **(1) Spyglass** - **技术类型**:静态规则检查 - **输入文件**:RTL代码、UPF功耗意图 - **核心能力**: - 检测跨时钟域(CDC)路径亚稳态风险 - 识别未复位寄存器、冗余逻辑等功耗结构问题 - 验证RTL是否符合可综合标准(例如同步设计规则) - **输出**:违例报告(例如:$N$条CDC路径未添加同步器) #### **(2) VCLP (Voltage-Controlled Layout Plane)** - **技术类型**:物理布局功耗验证 - **输入文件**: - 物理布局数据(GDSII/OASIS) - 电压域定义(UPF) - **核心能力**: - 检查电压域间隔离单元(Isolation Cell)的物理布局合规性 - 验证电源开关(Power Switch)的布线拓扑结构 - 检测电压域边界的最小间距违例 - **输出**:布局热点图(例如:电压域$V_{DD1}$与$V_{DD2}$间距违反DRC规则) #### **(3) PTPX (PrimeTime PX)** - **技术类型**:动态功耗精确计算 - **输入文件**: - 门级网表+物理寄生参数(SPEF) - 开关活动数据(SAIF/VCD) - **核心能力**: - 计算动态功耗$P_{\text{dynamic}} = \alpha \cdot C \cdot V^2 \cdot f$ - 泄漏功耗分析(考虑温度/电压/工艺角) - IR Drop热点定位 - **输出**:模块级功耗分布(例如:GPU模块功耗占比$32\%$) --- ### **3. 工作流程协同关系** ```mermaid graph LR A[Spyglass] -->|RTL规则检查/UPF验证| B[逻辑综合] B -->|门级网表| C[物理实现] C -->|布局布线数据| D[VCLP] D -->|电压域物理合规报告| E[PTPX] E -->|签核功耗报告| F[Tape-out] ``` 1. **Spyglass驱动早期优化**: 在RTL阶段修正功耗结构问题(如删除冗余逻辑),避免问题传递至物理层[^1]。 2. **VCLP连接逻辑与物理**: 确保UPF定义的电压域在布局中正确实现: - 验证隔离单元的物理位置满足电压跃迁时序约束 - 检查电源网络对多电压域的支持能力(例如:$V_{\text{low}}$域供电不足风险)[^2]。 3. **PTPX提供最终验收**: 基于VCLP验证后的物理数据,计算实际工况下的精确功耗,并反馈IR Drop问题到布局阶段迭代。 --- ### **4. 关键差异总结** | **维度** | Spyglass | VCLP | PTPX | |----------------|-----------------------------|-------------------------------|----------------------------| | **抽象层级** | RTL | 物理布局 | 门级网表+物理寄生 | | **功耗分析** | 结构预估(静态) | 拓扑结构验证 | 精确计算(动态/静态) | | **核心输出** | 设计规则违例 | 物理布局违例 | 功耗数值/分布 | | **典型耗时** | 分钟级 | 小时级 | 小时级至天级 | --- ### **5. 联合应用示例** #### **低功耗芯片开发流程** ```bash # 阶段1: RTL级检查 spyglass -project chip.prj -goal power_checks # 输出功耗结构缺陷 # 阶段2: 物理实现后 vclp -upf chip.upf -layout chip.gds # 验证电压域布局 # 阶段3: 签核分析 ptpx -spef chip.spef -saif chip.saif # 生成最终功耗报告 ``` --- ### **相关问题** 1. VCLP如何验证不同电压域之间的物理隔离规则? 2. 在3nm工艺中,Spyglass的CDC检查需要哪些特殊配置? 3. PTPX的IR Drop分析如何与VCLP的电源网络验证协同? 4. 如何利用Spyglass+VCLP+PTPX构建闭环低功耗验证流程? [^1]: Synopsys, *Spyglass Low-Power Solution*, 2023. [^2]: IEEE 1801-2022, *Unified Power Format (UPF) Standar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