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很长时间,通读了一遍《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2版,首先说一下整体印象,在计算机科学层面,老外的书比国内的某些“大教授”编写的教科书明显不是一个档次,老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人理解计算机科学,“大教授”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让人远离计算机科学。
这本书一共分为13章,包含绪论,数据存储,数据操控,操作系统,组网及因特网,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鉴于时间原因及从核心出发的思想,我学习了前十章节,后三章留待日后学习或者从其他专门书籍中学习。
从绪论章节开始,讲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历史来源,涉及的主题及基本方法论,学习完绪论章节,能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大概认识,并对算法,抽象,创新,数据,程序设计,因特网及社会影响几大核心主题有一个结构化的理解。
第一章是关于数据存储的,其核心主题是:计算机世界里,信息是通过0和1这两个符号表示和传递的,通过使用0和1,计算机可以表示文本(ASCII及UNICODE编码),数字(整数用二进制补码表示,实数用二进制浮点表示法表示),图像(通过位图,矢量图的形式表示),声音(通过采集方式或者乐谱形式表示),视频(图像集合+声音数据);并通过简单的门电路及触发器原理讲述了存储二进制位的实际电路构成,并以此介绍了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内存),海量存储器(外存,包括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的基本构成特点及性能;最后,介绍了Python语言的数据存储语法及基本的运算符及表达式,数据压缩的通用技术及通信差错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是关于计算机内部数据操作的,其核心是:计算机的核心体系结构包括CPU(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内存,总线;计算机可以通过存储程序概念保存程序及数据到内存单元,并通过机器指令形式操控机器部件及数据;通过总线,计算机(CPU+内存)可以与计算机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等)通过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存储映射输入输出的两种方式完成通信过程,并通过状态字机制处理通信过程中的不匹配问题;通过对Python中的数据操作方法的简要介绍(包括逻辑运算与移位运算,控制结构语法,输入和输出
这本书一共分为13章,包含绪论,数据存储,数据操控,操作系统,组网及因特网,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鉴于时间原因及从核心出发的思想,我学习了前十章节,后三章留待日后学习或者从其他专门书籍中学习。
从绪论章节开始,讲述了计算机科学的历史来源,涉及的主题及基本方法论,学习完绪论章节,能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大概认识,并对算法,抽象,创新,数据,程序设计,因特网及社会影响几大核心主题有一个结构化的理解。
第一章是关于数据存储的,其核心主题是:计算机世界里,信息是通过0和1这两个符号表示和传递的,通过使用0和1,计算机可以表示文本(ASCII及UNICODE编码),数字(整数用二进制补码表示,实数用二进制浮点表示法表示),图像(通过位图,矢量图的形式表示),声音(通过采集方式或者乐谱形式表示),视频(图像集合+声音数据);并通过简单的门电路及触发器原理讲述了存储二进制位的实际电路构成,并以此介绍了计算机的主存储器(内存),海量存储器(外存,包括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闪存存储器)的基本构成特点及性能;最后,介绍了Python语言的数据存储语法及基本的运算符及表达式,数据压缩的通用技术及通信差错的处理方法。
第二章是关于计算机内部数据操作的,其核心是:计算机的核心体系结构包括CPU(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内存,总线;计算机可以通过存储程序概念保存程序及数据到内存单元,并通过机器指令形式操控机器部件及数据;通过总线,计算机(CPU+内存)可以与计算机外部设备(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等)通过控制器进行通信,以存储映射输入输出的两种方式完成通信过程,并通过状态字机制处理通信过程中的不匹配问题;通过对Python中的数据操作方法的简要介绍(包括逻辑运算与移位运算,控制结构语法,输入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