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

线程的同步与互斥
如果每个线程使用的变量都是其他线程不会读取和修改的,那么就不存在一致性问题。同样,如果变量是只读的,多个线程同时读取该变量也不会有一致性问题。但是,当一个线程可以修改的变量,其他线程也可以读取和修改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线程进行同步,确保他们再访问变量的存储内容时不会访问到无效的值。
假设两个线程读写相同变量时,线程A读取变量然后给这个变量赋予一个新的值,但写操作需要两个存储周期。当线程B在这两个写周期读取这个变量时,可能会得到不一致的值。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互斥,同一时间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该变量。
互斥量
要做到三点:

  1. 代码必须要有互斥行为:当代码进入临界区执行时,不允许其他线程进入该临界区。
  2. 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要求执行临界区的代码,并且临界区没有线程在执行,那么只能允许一个线程进入该临界区。
  3. 如果线程不在临界区执行,那么该线程不能阻止其他线程进入
    要做到这三点,本质上就是需要一把锁。Linux上提供的这把锁叫互斥量。

改进售票系统: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ched.h>
int ticket = 100;
pthread_mutex_t mutex;
void *route(void *arg)
{
char *id = (char*)arg;
while ( 1 )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if ( ticket > 0 ) {
usleep(1000);
printf("%s sells ticket:%d\n", id, ticket);
ticket--;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sched_yield(); 放弃CPU
} else {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break;
}
}
}
int main( void )
{
pthread_t t1, t2, t3, t4;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pthread_create(&t1, NULL, route, "thread 1");
pthread_create(&t2, NULL, route, "thread 2");
pthread_create(&t3, NULL, route, "thread 3");
pthread_create(&t4, NULL, route, "thread 4");
pthread_join(t1, NULL);
pthread_join(t2, NULL);
pthread_join(t3, NULL);
pthread_join(t4, NULL);
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
}

条件变量:

void* route_t1(void* arg)
{
    while(1)
    {

        printf("i am thread A\n");
    }
}
void* route_t2(void* arg)
{
    while(1)
    {

        printf("i am thread B\n");
        sleep(1);
    }
}
int main()
{
    pthread_t t1,t2;

    pthread_create(&t1,NULL,route_t1,(void**)"thread 1");
    pthread_create(&t2,NULL,route_t2,(void**)"thread 2");

    pthread_join(t1,NULL);
    pthread_join(t2,NULL);



}

总结:互斥量是为了实现互斥

初始化互斥量: 
动态方式: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restrict mutex, 
const pthread_mutexattr_t *restrict attr); 
静态分配: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销毁互斥量: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_t *mutex) 
加锁: 
int 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解锁: 
int 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接口如下:

初始化互斥量: 
动态方式: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restrict mutex, 
const pthread_mutexattr_t *restrict attr); 
静态分配: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销毁互斥量: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_t *mutex) 
加锁: 
int 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解锁: 
int 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总结:互斥量是为了实现互斥
读写锁

  • 读写锁与互斥量类似,不过读写锁允许更高的并行性。互斥量要么是锁住状态,要么就是不加锁状态,而且一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对其加锁。读写锁可以有三种状态:读模式下加锁状态,写模式下加锁状态,不加锁状态。一次只可以一个线程可以占用写模式的读写锁,但是多个线程可以同时占用读模式的读写锁。
    读写锁非常适合于对数据结构读的次数远大于写的情况。当读写锁在写模式下,他所保护的数据结构就可以被安全的修改,因为一次只有一次一个线程可以在写模式下拥有这个锁。当读写锁在读模式下,只要线程先获取了读模式下的读写锁,该锁所保护的数据几个就可以被多个获得读模式锁的线程读取。
int counter;
pthread_rwlock_t lock;
void* route_write(void* arg)
{
    int t;
    int i=*(int*)arg;
    free(arg);
    while(1)
    {
        t=counter;
        usleep(1000);
        pthread_rwlock_wrlock(&lock);
        printf("write:%d:%#x: counter=%d ++counter=%d\n",i,pthread_self(),t,++counter);
        pthread_rwlock_unlock(&lock);
        usleep(5000);
    }
}
void* route_read(void* arg)
{
    int t;
    int i=*(int *)arg;
    free(arg);
    while(1)
    {
        pthread_rwlock_rdlock(&lock);
        printf("read:%d:%#x: counter=%d\n",i,pthread_self(),counter);
        pthread_rwlock_unlock(&lock);
        usleep(900);
    }
}
int main()
{
    int i=0;
    pthread_t tid[8];
    pthread_rwlock_init(&lock,NULL);
    for(i=0;i<3;i++)
    {
        int *p=(int* )malloc(sizeof(int));
        *p=i;
        pthread_create(&tid[i],NULL,route_write,(void* )p);
    }
    for(i=0;i<5;i++)
    {
        int *p=(int* )malloc(sizeof(int));
        *p=i;
        pthread_create(&tid[i+3],NULL,route_read,(void* )p);
    }
    for(i=0;i<8;i++)
    {
        pthread_join(tid[i],NULL);
    }
    return 0;
}

自旋锁
自旋锁与互斥量类似,但它不是通过休眠使进程阻塞,而是在获取所之前一直处于自旋状态。自旋锁可以用于以下情况:锁被持有的时间短,而且线程并不希望在重新调度上花费太多成本。
当自旋锁用在非抢占式内核中是非常有用的:除了提供互斥机制以外,它们会阻塞中断,这样中断处理程序就不会让系统陷入死锁状态,因为它需要获取已被加锁的自旋锁。
屏障
屏障是用户协调多个线程并行工作的同步机制。屏障允许每个线程等待,直到所有的合作线程都到达某一点,然后从该点继续执行。我们已经看到一种屏障,pthread_join函数本身就是一种屏障,允许一个线程等待,直到另一个线程退出。但是屏障对象的概念更广,他们允许任意数量的线程等待,直到所有的线程完成处理工作,而线程不需要退出。所有线程达到屏障后可以继续工作。

《餐馆点餐管理系统——基于Java和MySQL的课程设计解析》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餐饮行业的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餐馆点餐管理系统”,它结合了编程语言Java和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旨在帮助初学者理解如何构建一个实际的、具有基本功能的餐饮管理软件。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系统的实现细节及其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我们要关注的是数据库设计。在“res_db.sql”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库的结构,可能包括菜品表、订单表、顾客信息表等。在MySQL中,我们需要创建这些表格并定义相应的字段,如菜品ID、名称、价格、库存等。此外,还要设置主键、外键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例如,菜品ID作为主键,确保每个菜品的唯一性;订单表中的顾客ID和菜品ID则作为外键,与顾客信息表和菜品表关联,形成数据间的联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Java部分。在这个系统中,Java主要负责前端界面的展示和后端逻辑的处理。使用Java SwingJavaFX库可以创建用户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让顾客能够方便地浏览菜单、下单。同时,Java还负责与MySQL数据库进行交互,通过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API实现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在程序中,我们需要编写SQL语句,比如INSERT用于添加新的菜品信息,SELECT用于查询所有菜品,UPDATE用于更新菜品的价格,DELETE用于删除不再提供的菜品。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功能的实现。例如,“新增菜品和价格”的功能,需要用户输入菜品信息,然后通过Java程序将这些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在显示所有菜品的功能上,程序需要从数据库获取所有菜品数据,然后在界面上动态生成列表者表格展示。同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可能还需要实现搜索和排序功能,允许用户根据菜品名称价格进行筛选。 另外,安全性也是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在连接数据库时,要避免SQL注入攻击,可以通过预编译的PreparedStatement对象来执行SQL命令。对于用户输入的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和过滤,防止非法字符和异常值。 这个“餐馆点餐管理系统”项目涵盖了Java编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平台。通过这个项目,初学者不仅可以提升编程技能,还能对数据库管理和软件工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会遇到调试、测试、优化等挑战,这些都是成长为专业开发者不可缺的经验积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