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不知不觉自己都已经是个大三的学生了,想想自己两年前一个人拿着行李走进大学校园的情形,还宛如昨日,什么都是清晰的,可是流失的时间却清楚记忆着我们的两年无聊而又快乐大学时光……
高中的成绩一直一般,到最后也是就只考上一个二本院校,而且专业还被调剂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收到通知书的时候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几个字之外,对这个专业还一无所知呢,到现在不知不觉都学了两年了,也慢慢的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从大一的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大二的数据结构,我一直都对这个专业充满着迷茫,搞不懂到底是在做什么的,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规划。
大一刚开始学习的C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编程语言,刚开始学的时候懵懵懂懂的,完全不理解到底是做什么的,上课听老师讲课也是云里雾里的,上机的时候就只会照着书上的例子敲进计算机里,编译、运行,查看结果,完全不知道调试是什么意思,也不懂一点调试的技术,当时觉得最奇怪的一门课就是离散数学,不但名字听着奇怪,而且当时也完全不知道它将的是什么,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有什么用处,当时老师只是说要好好学,以后有用的,但是还是没有听进去,最后也是学的马马虎虎的,现在想想真是挺好笑的,现在才明白那门课是最什么用,可惜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学一遍了,人生总是这样,当我们失去了之后才会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做。
接着就来到了大二,我们又开了一门课叫做数据结构,就想起了C语言教材里说的一句话“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所以对数据结构就抱着很大的敬畏,感觉很神秘,可是当我学完了之后却又很失望,里面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一直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程序一直都是在dos框里跑的,早就看烦了黑黑的dos框,而自己心目中的编程应该是像window里的窗体和游戏一样那么绚丽的画面的程序,就这样带着失望进入了大三……
又经过了半学期大三的课程学习,才渐渐的理解编程并慢慢的喜欢上它,理解了窗体程序和控制台程序之间的差别和各自的优缺点,增加对我这个专业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深深地喜欢上了我的专业,喜欢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