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传递接口类型参数时,什么时候用指针

本文探讨了在Golang中,当传递接口类型参数时如何选择使用指针。内容指出,如果接口实现方法的接收器是引用类型,那么必须使用指针传递;反之,则可随意选择。同时,文章提到了系统库通常直接使用指针,并且通过示例展示了传入指针参数的必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onn, err = ln.Accept()
go handleConnection(conn)

看到这里我曾经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  handleConnection(&conn) ? 会想这个问题的人肯定都知道如果conn是个struct,那就会发生复制,可能是写时复制,也可能是立即复制,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不太清楚,反正感觉就是浪费了资源,但如果是指针传递,那就放心了,因为我们知道那肯定就是只复制了个指针而已,为了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做了下实现

如果一个函数的参数是接口类型,传进去的参数可以是指针,也可以不是指针,这得看你传的对象是怎么实现这个接口类型的

如果实现接口的方法的接收器是指针类型,则传参给接口类型时必需是指针,如果不是,则随便传

	const width, height = 256, 256

	img := image.NewRGBA(image.Rect(0, 0, width, height))

	img.Set(0, 0, &color.RGBA{})
	img.Set(0, 0, color.RGBA{})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eflect"
)

type ifa interface {
	foo()
}

type test struct {
	V int
}

// 如果接收器不是指针,则ifa接口可以是指针,也可以是对象,否则只能是指针
func (t test) foo() {
	fmt.Println("fooooo:", t.V)
}

func main() {
	var aa ifa = &test{1234}
	var ap = &aa
	var o = (*ap).(*test)
	var o2 = (*ap).(*test)
	fmt.Println("main o.v:", o.V)
	o2.V = 12
	fmt.Println("main o.v:", o.V)
	fmt.Printf("main %p \n", &o.V)
	foo(ap)
	fmt.Println("main end o.v:", o.V)
	aa.foo()
}

func foo(f *ifa) {
	fmt.Printf("f: type=%v,  kind=%v \n", reflect.TypeOf(f), reflect.TypeOf(f).Kind())
	if o, ok := (*f).(*test); ok {
		fmt.Printf("%p  \n", &o.V)
		fmt.Println("foo before o.v:", o.V)
		o.V = 11
		fmt.Println("foo after  o.v:", o.V)
	}
	(*f).foo()
}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不是  handleConnection(&conn) ? 

1. 系统库本身就是传的指针,没必要

2. &conn取的是conn变量的地址,有被修改的可能,看下面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reflect"
	"time"
)

type ifa interface {
	foo()
}

type test struct {
	V int
}

// 如果接收器不是指针,则ifa接口可以是指针,也可以是对象,否则只能是指针
func (t test) foo() {
	fmt.Println("fooooo:", t.V)
}

func main() {
	var o = test{1234}
	var aa ifa = &o
	fmt.Println("main1:", o)
	go foo(&aa)
	aa = &test{222}
	<-time.After(1 * time.Second)
	fmt.Println("main2:", o)
}

func foo(f *ifa) {
	<-time.After(10 * time.Millisecond)
	fmt.Printf("f: type=%v,  kind=%v \n", reflect.TypeOf(f), reflect.TypeOf(f).Kind())
	if o, ok := (*f).(*test); ok {
		fmt.Printf("%p  \n", &o.V)
		fmt.Println("foo before o.v:", o.V)
		o.V = 11
		fmt.Println("foo after  o.v:", o.V)
	}
	(*f).foo()
}

能用指针就尽量用指针吧


### Golang接口类型转换的方法和规则 #### 接口类型转换概述 在 Golang 中,接口类型之间的转换遵循严格的规则。当一个具体类型实现了某个接口,可以直接将该类型的实例赋值给接口变量;而不同类型之间通过接口进行相互转换,则需要显式的类型断言。 对于普通类型接口类型的转换较为简单直接[^1]: ```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var val interface{} = "hello" fmt.Println(val) val = []byte{'a', 'b', 'c'} fmt.Println(val) }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轻松地把不同基础数据类型(字符串、字节数组)赋予 `interface{}` 类型的变量 `val` 并正常打印其内容。 然而,在涉及两个不同的接口间或者从接口到具体类型的转换,就需要使用类型断言来完成这一过程[^2]: ```go var a interface{} = SomeType{} b := a.(AnotherType) ``` 这里假设 `SomeType` 实现了至少一组方法使得它可以被当作 `interface{}` 处理,并且确实是一个 `AnotherType` 或者兼容于它的类型实例。如果实际运行不满足这些条件将会引发 panic 错误。 为了安全起见,通常建议采用第二返回值形式来进行更稳妥的操作: ```go if b, ok := a.(AnotherType); ok { // 成功转换后的逻辑处理... } else { // 转换失败后的错误处理... } ``` 这种写法允许程序优雅地应对潜在的风险而不至于崩溃退出。 #### 接口实现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一个具体类型完全实现了目标接口所规定的所有方法之后才能成功执行这样的转换操作。例如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结构体要成为特定接口的有效成员所需具备的能力[^3]: ```go type tester interface { test() string() string } type data struct{} // 此处故意省略 *data 上定义的 test 方法以展示编译期报错情况 func (d data) String() string { return "" } func main() { var d data var t tester = &d // 编译器会提示 error: cannot use &d (value of type *data) as tester value because it does not implement tester (missing method test) t.test() println(t.String()) } ``` 由于缺少必要的 `test()` 函数实现,尝试创建指向 `data` 的指针作为 `tester` 接口对象会导致编译阶段就抛出异常。 #### 使用空接口传递任意类型参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空接口的应用场景——它能够接收任何种类的数据并将其封装起来供后续加工利用[^4] : ```go func show(a interface{}) { fmt.Printf("a的类型是%T,a的值是%v\n", a, a) } ``` 此函数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输入参数并通过反射机制获取有关传入实体的信息,从而达到高度灵活的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