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数组

本文介绍了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特性,包括一维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等,并详细阐述了数组的基础知识,如连续内存空间、相同数据类型以及寻址公式。讨论了数组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效率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此外,还提及了LeetCode中双指针和快慢指针算法的应用。最后,提到了ArrayList的动态数组实现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线性表

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不搞晦涩的专业术语。线性就是有头有尾,数据层面解释的特征就是

  1. 集合中必须有唯一一个是第一个元素
  2. 集合中必须有唯一一个事最后一个元素
  3. 除了第一个元素前面没有元素,其他都有一个前置元素
  4. 除了最后一个元素没有后置元素,其他都有一个后置元素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废话,没什么作用,其实小伙伴们知道什么是线性结构就行了。

常见的线性的数据结构:一维数组、链表、栈、队列

非线性结构: 数、图、堆

2.数组基础

2.1 概念和结构

数组两个特点 

  1. 连续的内存空间
  2. 必须存储相同的数据类型

2.2 寻址公式 (查询)

既然内存空间是连续的,所以我们找到每个下标的时候就很方便

a[i] = baseAddress + i * baseTypeDate (每个数据类型占用的内存空间都不一样!)

那么这样的访问方式,实际上就很快,O(1)的时间复杂度,因为不会因为数组的大小从而获取数据变慢!我只需要知道下标和初始值以及类型就行了。那么你看我们数组的定义方法,这三个信息都有了。

int array[]=new int[]{1,2,3};
int []array=new int[]{1,2,3};
double array[]=new double[]{1.1,2.2,3.3};

2.3 插入删除 

数组插入的效率就很低了,怎么个低法?

我在数组中央插入一个新的值,那么原来位置上的数据和后置的位置是不是都要往后移?那么这个就和数据量有关了,数据越多我移动的时间越慢!

删除也是一样的道理,数组中间我删除了一个元素,那么后置的元素都要往前移动一个单位。

那我删一个移动一次效率肯定很慢,那么我们可以将要删除的数据先打个标记,统一删除之后,一次性移动,那么效率就快多了!这个也是jvm 垃圾回收算法的核心思想。

3.leetcode 11题

算法   --  双指针夹逼思想,

283 -- 快慢指针

4.动态数组

我们的ArrayList 底层实现的原理就是动态数组实现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