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了解过一点策略模式,一般用于定义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得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换。最近项目中就涉及到了调用多种算法的情况,所以这里来研究看下策略模式是否适合项目的应用。
UML类图如下:
策略模式一般会有三种角色:
1.抽象策略角色(Stragety):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接口或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策略类所需的接口;
2.具体策略角色(ConcreteStrategy):实现具体算法;
3.环境角色(Context):持有抽象策略Strategy的引用,可以动态修改持有的具体策略ConcreteStragety,给客户调用;
代码示例如下:
public interface Stragety { /** * 策略方法 * @param a * @param b * @return */ public int compute(int a, int b); } public class AddAlgorithm implements Stragety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ute(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class ReduceAlgorithm implements Stragety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ute(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class StragetyContext { private Stragety stragety; public void setStragety(Stragety stragety) { this.stragety = stragety; } public int compute(int a, int b) { return stragety.compute(a, b); } }
优点:
1.易于管理算法
缺点:
- 需要知道所有策略类,然后自行决定使用哪一种
- 一个算法一个类,算法过多的话会造成类太多
分析得出不适合我们的工程,因为我们项目这边如果选择不同的算法的话,对应的输入类型和数量是要做更改的,而策略模式要求入参的数量是一致的…后续有时间打算常用的设计模式都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