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学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熟悉了校园生活,了解了上课套路,见识了导师功力。这两个月过得很快,就如同本科一样,转眼即逝的感觉,所以我一刻不敢浪费,现在算一下,研究生生活已经过去十二分之一了。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六分之一,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到最后的倒计时。
现在忽然想写写这两个月的生活学习状态,也可能是学习累了,偷闲的写写,不知道下次再写是什么时候。
两个月的时间,有的人可能过得很愉快,尝试各种刚来到新校园的新鲜感,有的人可能是每每到深夜才离开实验室。至于我,介于两者之间吧。
研究生上课依旧延续了本科的“特点”,不过有一门运筹学的老师,上课还是非常卖力气的。我也听得很认真。这里也不想过多的阐述。
说一说,我每天除了上课(上课的时间真的很少)都在干嘛。中秋节去了一次阳朔待了两天,这是两个月唯一的一次外出旅游。剩下的大把时间,我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因为我是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大数据方向。本科一点没有接触过。
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入门吧。我感觉我现在的状态也是刚刚的入门。下面说说我是怎样入门的。。
刚开始就是听师兄说和往网上找入门资料。总结出来,就是看视频加上看书。看视频就是斯坦福的Andrew Ng和台湾大学的林轩田,这两个作为入门级别的课,两个人感觉各有各的特点,我是结合着看的,有的林轩田老师讲的更细节一点,有的Ng更易懂一点,因为他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看书就是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和周志华的《机器学习》。我个人感觉李杭老师的书更容易理解一点,周老师的看起来很好吃力,因为我的数学很渣的。其实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泛泛看的,都没有好好地研读,只是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结束了,属于那种知其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两个月总共理解了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感知机,决策树,k近邻法,神经网络,SVM,贝叶斯分类器和一些实现算法需要用到的技巧比如最小二乘法,梯度下降法,极大似然法等等还有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机器学习这一块就弄了这些,水平上处理理解的层次,没有深入下去。
编程上当然选择了python作为第一编程语言,以前也不会,也是重头开始学,不过本科有点JAVA的基础,学起来不是很吃力。我就是大体看了一下最最基本的语法,然后开始写那种经典编程100例的小算法。写了50多个,实在不想写了,然后转到库的学习,开始numpy的学习。Python现在给我的感触就是,语言太精炼了。其他的有点和缺点还没发现。
综上所述,这两个月就学到这些东西,平常的生活就是上课+开会+泡实验室+运动,主要时间还是在实验室上了。
接下来的计划是,先把python重要的机器学习的库学习一下,然后将上面的每个算法都实现了,就是学会怎样选包和调参。完成这些后,希望自己还回来在写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