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自治数据分析体的核心架构设计
一、传统BI的“维度困局”:当业务提问撞上静态模型
某快消企业业务总监提问:
“华东区便利店渠道Q2销售额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传统BI系统返回:
症结在于:
维度固化:预聚合模型仅支持预设的“区域+季度”组合,无法响应动态下钻需求;
权限失控:若开放SQL接口,业务人员可能误查全量敏感数据;
响应延迟:新增维度需IT重构数据模型,耗时3周+。
衡石科技架构师指出:“当BI系统无法像人类一样‘顺藤摸瓜’地分析问题,Agentic BI就只是空中楼阁。”
二、动态下钻引擎:语义层如何实现“思维导图式分析”
衡石的解决方案是在指标中台(Metrics Layer) 构建动态维度网络:
1. 三维度建模架构
-
指标层:预计算核心指标(如销售额=SUM(订单金额))
-
维度层:原子维度(区域/渠道/时间)
-
关系层:维度关联规则(如“华东区→上海+江苏+浙江”)
2. 实时下钻工作流
用户提问:“华东便利店销售额下滑原因” → 触发引擎:
性能优化策略
-
预计算加速:利用Apache Doris对高频维度组合预聚合
-
动态计算层:实时关联轻量级维度表
-
性能实测:
查询场景 传统BI响应 衡石引擎响应 预设维度查询 1.2s 0.8s 动态下钻(新增3维度) 失败 2.4s
三、权限沙箱:如何让Agent在数据牢笼中自由奔跑
某银行案例:风控Agent分析“高风险客户分布”,本应仅访问脱敏数据,却因权限漏洞泄露完整身份证号——这正是BI Agent落地的致命雷区。
衡石权限沙箱的三重防护设计
1. 字段级粒子化控制
配置YAML实现不同角色数据可见性差异:
2. 行级动态过滤
区域经理查询“销售业绩”:
3. Agent操作审计
所有Agent行为记录留痕:
成效对比:
指标 | 原方案 | 衡石方案 |
---|---|---|
分析响应速度 | 4小时 | 9秒 |
维度灵活性 | 固定3维度 | 动态12维度 |
操作合规性 | 人工越权风险 | 100%权限管控 |
五、开发者实战:定制你的行业沙箱规则
场景:医疗数据权限分级(基于HIPAA合规要求)
Step1 定义维度权限层级
给BI Agent装上“安全带”
当某金融机构用衡石权限沙箱取代传统方案后:
-
数据泄露事件归零:拦截100%越权查询
-
动态分析效率提升17倍:新增维度从3周缩短至2小时
-
合规审计成本下降80%:自动生成权限操作报告
正如衡石CTO所言:“真正的Agentic BI不是放任AI裸奔,而是在语义层构建‘自由与安全的平衡术’——动态下钻赋予它思考的深度,权限沙箱确保它行动的边界。”
拓展资源:(登录衡石开发者平台获取完整S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