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高效的素数判断算法文章,但是文章中有些部分写的还不够完整清晰,所以在此详细记录一下此算法理解过程。(理解此算法前应先明白使用 sqrt(num) 为判断条件判断素数的方法)
此算法产生的原因(定理):凡是大于5的素数一定与6的倍数相邻
相关证明过程可以去文章末尾的参考博客中查看
由定理可以直接写出算法:
#include<iostream>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isPrime(int num)
{
if(num==2 || num==3 )
return true;
if(num%6!=1 && num%6!=5)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int main(){
//验证算法
for(int i=2 ; i<=100 ; i++){
if(isPrime(i))
cout<<i<<"是素数"<<endl;
else
cout<<i<<"不是素数"<<endl;
}
return 0;
}
运行一下程序,发现此算法是不完整的,

本文详细记录了一种关于大于5的素数与6的倍数相邻的高效判断算法的理解过程,指出了算法的不完整之处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算法的思路。通过对25、35、49等错误判断案例的分析,揭示了与6的倍数相邻的数字中存在其他数字的因数这一问题,从而完善了算法。对比了该算法与基于sqrt(num)的算法在速度上的差异。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7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