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是面向对象编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它能够大大减少重复代码,并且可以规范派生类的行为,本节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 虚函数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实现动态多态?相关知识点:虚函数表(vtable)、
virtual
关键字、运行时类型识别(RTTI)、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 为什么析构函数需要声明为虚函数?相关知识点:构造函数初始化列表、Rule of Three/Five/Zero。
- 虚函数表的实现原理?虚继承的作用?相关知识点:多重继承中的虚表布局、菱形继承问题。
在c++中实现虚函数需要用到virtual关键字,使用了这个关键字的成员函数,在派生类中都可以重写,实现与基类不同的功能,如果在成员函数尾部加上了= 0
,这表示这个函数是纯虚函数,它必须由派生类重写,需要注意如果基类有纯虚函数,它是无法被实例化的,如果只是有虚函数则是可以实例化的
下面是我们一个纯虚基类的实现
class Abstract{
public:
Abstract(){ }
virtual ~Abstract(){ }
virtual std::string myName() = 0;
virtual void test(){std::cout << "Abstract::test()" << std::endl;}
};
这里我们将析构函数也设置成了虚函数,这是为了在多态场景中,通过基类指针缩放派生类时,确保可以调用到派生类的析构函数,从而避免内存泄漏和资源未释放的问题。具体情况我们看下面的测试
class Base {
public: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virtual ~Base() { std::cout << "Base destructor" << std::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Derived() { std::cout << "Derived destructor" << std::endl; }
};
int main(){
Base* obj = new Derived();
delete obj;
return 0;
}
# 输出 使用非注释的代码
Base destructor
# 输出 使用注释的代码
Derived destructor
Base destructor
目前基类使用非虚的析构函数,我们运行后会发现只输出了Base destructor,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派生类没有运行析构,会导致严重的内存泄露
下面我们来使用一下Abstract这个基类
class Abstract1: public Abstract{
public:
Abstract1(){ }
~Abstract1(){ }
std::string myName() override{
return "Abstract1";
}
};
class Abstract2: public Abstract{
public:
Abstract2(){ }
~Abstract2(){ }
std::string myName() override{
return "Abstract2";
}
void test() override{
std::cout << "Abstract2::test()" << std::endl;
}
};
int main(){
Abstract *a1 = new Abstract1;
Abstract *a2 = new Abstract2;
std::cout << a1->myName() << std::endl;
a1->test();
std::cout << a2->myName() << std::endl;
a2->test();
return 0;
}
# 输出
Abstract1
Abstract::test()
Abstract2
Abstract2::test()
我们创建了两个派生类,通过输出可以看到a1和a2都输出了自己的名字,而a1调用test输出的是基类test的函数,实现这种现象是因为c++中的虚函数表,虚函数表是一个存储虚函数指针的数组,每个类(含虚函数的类)会生成一个虚函数表,每个对象在内存中会通过一个隐式的 虚函数表指针(vptr) 指向它所属类的虚函数表。
当派生类重写了虚函数后,会将vptr中的指针更改为修改后的函数指针,从而实现通过基类指针调用派生类函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