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java的时候常常提到,重写equals就要重写hashcode,hashcode和equals是个绑定在一起的东西。
要了解这个我们需要了解两个函数
hashCode 方法
散列码(
hash
code
)
是由对象导出的一个整型值
。
散列码是没有规律的
。
如果
x
和
y
是
两个不同的对象
,
x
.
hashCode
(
)
与
y
.
hashCode
(
)
基本上不会相同
。
而hashcode的实现,主要是因为hash表的存在,有篇博客讲过哈希表这一数据结构
equals方法:
Object 类中的
equals
方法用于检测一个对象是否等于另外一个对象
。
在
Object
类中
,
这
个方法将判断两个对象是否具有相同的引用
。
如果两个对象具有相同的引用
,
它们一定是相
等的
。
equals方法与hashCode 方法的联系:
1、如果两个对象相同(equals比较返回true)那么两个对象的hashcode
一定相同
2、如果两个对象不同(equals比较返回false)两个对象的hashcode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存在
哈希冲突),那么他们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equals可能是true也可能是false)
4、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不相同,那么他们
一定不相同(equals为false)
那么根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二者绑定的原因是:
对于对象集合的判重,如果一个集合含有100个对象实例(实例对象多),仅仅使用equals()方法的话,那么对于一个对象判重就需要比较4950次,随着集合规模的增大,时间开销是很大的。但是同时使用哈希表的话,就能快速定位到对象的大概存储位置,并且在定位到大概存储位置后,后续比较过程中,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不相同,也不再需要调用equals()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equals()比较次数。所以从程序实现原理上来讲的话,既需要equals()方法,也需要hashCode()方法。那么既然重写了equals (),那么也要重写hashCode()方法,以保证两者之间的配合关系。
怎么理解呢,假定a,b两个Student对象,他俩一个是张三,一个是李四,但我们在定义Student对象的时候之重写了equals,使得名字的字数相同,我们就返回true,即Student的名字字数一致我们则认为他是同一对象。但没有重写hashcode,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内部的哈希表是通过hashcode计算后得到的散列码存储的,ab两对象经过计算后hashcode可能不同,指向了hash表的不同位置,于是计算机在判断的时候,判断二者hashcode不同,二者指向的就是不是同一位置,比如我们这时put(a,123),然后我们get(b)理应返回123的值,但由于没有重写hashcode,导致ab指向的hash表位置可能不同,所以我们可能无法正确的取出123的值。
最后用重写过这两个方法的String类型与Object类型的源码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