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double free 原理

本文通过动手调试并详细解析DoubleFree漏洞的原理及利用过程,包括unlink操作与伪造chunk的具体步骤,并尝试复现实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看了乌云上一篇关于double free原理的文章,动手调试了一下也不是很明白作者的几个框图内部逻辑,最后再仔细研读调试了一下做了以下整理,原链接如下:http://drops.wooyun.org/binary/7958

          unlink 图解

       

      伪造chunk,free图解

      

    实际调试作者给的heap.c时,没有复现作者所述那样成功利用了漏洞,可能是实验环境系统版本不对。

### MPI程序运行时出现段错误的原因 当MPI程序`mpi_dec_test`运行时遇到Segmentation fault错误,通常是因为程序尝试访问未分配或不允许访问的内存区域。具体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内存分配失败**:如果请求分配的内存量超过了系统的可用资源,可能会导致malloc返回NULL指针而后续代码并未对此进行检查就继续使用该指针[^1]。 - **越界访问**:对于动态分配的数组或其他数据结构,在操作这些对象时不恰当地超出其边界范围也会引发此类异常。 - **多线程竞争条件**:在并发环境中多个进程试图同时修改共享变量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行为甚至崩溃。 针对上述提到的简化版C语言源码示例中存在潜在风险点在于`memset()`函数调用处。这里假设`malloc()`成功执行并返回有效地址给指针`a`;然而实际上由于输入参数m,n过大造成所需字节数过多以至于无法完成正常分配,则此时`a==NULL`成立。因此应当先验证`malloc()`的结果再决定是否继续初始化操作以防止非法写入动作发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号编号为11即SIGSEGV意味着发生了存储保护违例事件——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试图解引用空指针、栈溢出或是映射文件损坏等问题所造成的[^2]。 为了进一步诊断问题所在,可以通过查看操作系统日志来获取更多关于故障发生的上下文信息。例如通过命令`dmesg | tail`可以获得最近一次核心转储的相关记录,其中包含了触发断层的具体指令地址以及寄存器状态等有用线索[^3]。 最后考虑到编译环境配置差异也可能影响最终可执行文件的表现形式及其稳定性表现。某些情况下特定版本的标准库实现细节会引入兼容性挑战从而间接诱发不稳定现象的发生。确保开发工具链处于最新稳定状态有助于减少这类外部干扰带来的不确定性[^4]。 ```cpp // 改进后的代码片段用于防范段错误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int m, n; double *a; printf("Please input m and n: "); scanf("%d %d", &m, &n); // 安全地处理大尺寸申请 size_t requiredSize = (size_t)m * n * sizeof(double); if(requiredSize / (sizeof(double)) != ((size_t)m * n)){ fprintf(stderr,"Integer overflow detected\n"); exit(EXIT_FAILURE); } a = malloc(requiredSize); if (!a){ perror("Failed to allocate memory"); exit(EXIT_FAILURE); } memset(a, 0, requiredSize); free(a); return 0;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