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知道hashMap的结构,但是初始容量是16,16是2的指数幂,但为什么呢?
首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①关于java中的取模和取整
JAVA中
对于整型数a,b来说,取模运算是:
1.求 整数商: c = a/b;
2.计算模: a%b = a - c*b.
例如: 9 % 4 = 9 - ( 9 / 4) * 4 = 1
9 %-4 = 9 - ( 9 /-4) * -4 = 1
-9 % 4 = -9 - ( -9 / 4) * 4 =-1
-9 % -4 = -9 -( 9 / 4) * -4 =-1
②取模运算% 和位与运算& 之间的关系详解
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void)
{
unsigned int MAX = 32;
unsigned int index = 31;
index = 31;
index = (index + 1) % MAX; // 这个容易理解
printf ("index = %d\n", index);
index = 31;
index = (index + 1) & (MAX - 1); // 这个运算效率高
printf ("index = %d\n", index);
return;
}
运算结果:
$ ./a.exe
index = 0
index = 0
③是2的指数幂的原因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我们知道对于HashMap的table而言,数据分布需要均匀(最好每项都只有一个元素,这样就可以直接找到),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会导致查询速度慢,太松则浪费空间。计算hash值后,怎么才能保证table元素分布均与呢?我们会想到取模,但是由于取模的消耗较大,HashMap是这样处理的:调用indexFor方法。
HashMap源码中有一个indexFor方法,返回的是key的hashcode跟初始容量-1做与运算。
首先length为2的整数次幂的话,h&(length-1)就相当于对length取模,这样便保证了散列的均匀,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其次,length为2的整数次幂的话,为偶数。这样length-1为奇数,奇数的最后一位为1,这样便保证了h&(length-1)的最后一位为0,也可能为1(这取决于h的值),即与后的结果可能为偶数也可能是奇数。这样便可以保证散列的均匀性,
而如果length为奇数的话,很明显length-1为偶数,它的最后一位是0,这样h&(length-1)的最后一位肯定为0,即只能为偶数,这样任何hash值都只会被散列到数组的偶数槽位上,这便浪费了近一半的空间。所以,length取2的整数次幂,是为了使不同hash值发生碰撞的概率较小,这样就能使元素在哈希表中均匀地散列。
以上很多是参考别人的资料,如有侵权,还请见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