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应同时具备宏观和微观的视野。宏观层面,建筑应该有效地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包括气候、场地等要素,建筑的朝向、布局、基本功能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些都要考虑在内,并且应当是作为绿色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比如,北方城市的冬季采暖就受到光照和冷风的影响,建筑不同形态的布局影响本身的光照与通风,进而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和使用舒适度。微观层面,建筑师在保证建筑美学与建筑功能前提下,应当对建筑具体的构成细节加以斟酌,例如建筑师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可以适当对当地材料加以利用,如此可以减少人力运输成本和建筑的造价成本。像这类温和的地域主义建筑做法无疑也是一种“绿色”。
绿色建筑和传统建筑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的,出于对文化影响和设计师的主观思考,建筑在细节或者组织布局上往往不是很利于节能。举例来说,出于形式美的考虑,往往会有大片玻璃幕墙或者大面积开窗营造虚实相映的效果。而玻璃幕墙不利于节能,尽管一些技术可以弥补不足,但也需要建筑师能够把握全局,客观地适度发挥,权衡建筑与“绿色”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同时设计师需要相互配合,包括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技术设计师等等,以绿色理念贯穿其中,协同设计。
2.绿色技术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目前一些绿色技术都较为成熟,并很好地被运用到建筑上。如地源热泵,利用地热能源,大大减少了供热所需的电能消耗,其在住宅建筑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天棚辐射技术,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能够使室内拥有适宜的温度,节省了能源消耗;太阳能光伏技术,有效地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很好的节能和环保效果等等。同时,技术组织方式也面临变革,传统技术路线割裂而封闭,而绿色建筑技术要求组织模式模块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