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航的空客330客机
公务舱、经济舱都是没有电源插座的。座椅靠背有传说中的弧线。机上娱乐还是不少的,不过那个控制器的按钮已经不太好用了,玩游戏基本不可行,看电影还可以
提供的饮料包括免费的啤酒。去北京时啤酒是燕京,回程居然是molson canada,不知道国航怎么算的经济账
飞机上的免税香烟,555经常断货,万宝路七星倒是经常有
入境时候行李没有过X光,但有海关官员站在通道两侧,打量过往旅客,察言观色,随机抽查
2. 北京机场T3航站楼
以前的航站楼国际出发拥挤不堪,现在T3航站楼很大,不再拥挤,显得有序。T3建成前,亲友送机只能送到国际出发的一个入口,现在则可以陪同办理登机手续,尔后一直送到出境边检的入口。
去候机楼,要乘坐一段火车,所以出发时要多留出一些时间,以免来不及。
候机楼里的电瓶车是收费的,10元一人,20元一车。这个还没有同国际接轨。
如果想吃饭、买纪念品,最好在出境之前。候机楼里选择不多。
候机楼里电源插座几乎没有。我在地板上找到一个,抠开,插电,似乎有电。
3. 手机
我们俩人用的两个Fido手机,同一个计划里的。到了国内立刻就漫游成功。不像上次,整整用了一天时间才漫游过去
这两个手机一个漫游到了中国移动,一个漫游到了中国联通。令人费解
两个手机互相打,或者是加拿大打我的手机,显示的都不是正确的手机号,而是类似001920之类的bullshit
害得我接了好几个电话,十几加元打了水漂
4. 北京地铁
我在北京坐公交、地铁,都是避开高峰的,所以并没有看到光是进站就需要挤十五分钟的景象
非高峰期地铁不算拥挤,速度很快。抱着孩子的乘客通常在第一时间就有人让座
13号线和2号线在西直门站有通道,虽然依然要走一段远路,但不用出站风吹雨淋了
票价也从原来的五元变成了两元,不知北京政府一年要贴多少钱进去
5号线、10号线的站台上都有玻璃墙、玻璃门,火车到了才开门
5. 中铁快运
如果你的机票上面,回程中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的间隔超过一天,国内段行李托运就成了问题
好在现在有各种物流公司帮你解决问题,每公斤收费3块到7块不等
不过我还是选择铁路托运,有没有火车票无所谓,只需要到时候收货人拿着货单出现在火车站就行。价钱也便宜,一公斤还不到1块二毛钱
只是在北京站取行李的时候,恰好8站台装修,要从车站的最西头进入站台,乘电梯下楼
6. 油价
搭国内亲友的车在北京到处跑,正赶上需要加油。车主说每次只加100元的油,多了不加。结果这次一共加了十五升多一些。问她为什么不把50升的油箱加满,她说心理上难以承受
7. 和谐号动车组
从沈阳到北京的和谐号动车组,一等座261元,4个小时开到,嗖嗖的。这列动车组一共16节,有两节一等座,其他的二等座
因为听信了一等座座位比较宽的传说,就没给儿子单独买票。实际上座位根本没宽到我们两个都能挤下的程度。结果他睡觉的时候我得一直抱着,累得够呛
在锦州南站停车一分钟,下去两个官员模样的人。车厢里大家开始抱怨,说太不象话了。不过我想只要火车能正点到达,停不停车是铁路自己的事情,好像乘客也用不着抱怨吧
车上的乘务员和乘警都很客气
8. 北京机动车限行
北京政府大概认为单双号有点太绝,于是又生一计,(可能和实际有出入)周一尾号0和5限行,周二尾号2和7限行,周五不知道哪两个号限行
还有据说要限制北京市机动车总量,不知道具体有什么办法没有
9. 黑车
在沈阳机场取完行李接我们的面包车还没到,和一个开“中华”的黑车司机聊了一会儿,他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早就显现出来了。几个月前这个时间能接好几份活儿,可是最近机场乘客明显变少。公司都没啥业务了,谁还坐飞机呀
在北京有一次准备打车,看见个黑车停在路边等客。于是上前询价,¥15。我当时一想如果正常打车不堵车也得这些钱,要是赶上堵车就不止这些了。于是就坐了 这个黑车。可这个司机好像对自己的车刹车不太了解,两次差点追尾,我也出了两身汗。过后心想要是出点什么事情受了伤,估计什么保障都没有。还是应该坐正规 的出租车。以后可不能贪这个小便宜。BS自己一下
10. 加拿大驾照
有人拿着加拿大驾照,跑到北京嘚瑟,弄个车到处开,被交警拿下。交警倒是客气,说同志您的驾照不是国际驾照,不能开车,车我们扣下,请您找有国内有效驾照的司机取车、交罚款
这都什么年代了,北京交警什么没见过。要是拿着美国加拿大驾照到偏远省份的一个什么县城,也许能唬一唬当地的交警。
11. 小马拉大车
加拿大的minivan,很少有少于3.3排量的。国内的minivan,普遍是3.0排量的,还有不少2.4的。真奇怪这么重的车怎么用这么小的发动机,况且国内普遍加的油,油号低,油品质量也通常不如美加,岂不是小马拉大车,还不给吃好草
国内亲友开的山寨版corolla,一拍车身感觉明显钢板比加拿大的corolla厚,而且好像车身要更宽大一些,结果发动机用的是1.5的。加拿大的同样版本的corolla,发动机可都是1.8的啊
12. 客货混载
从沈阳机场出来,接我们的面包车往家里开的路上,突然前方窜出一辆卡车,示意停车接受检查
下来几个路政制服男,气势汹汹围住面包车
我们的司机也没下车,直接熄火拔出钥匙交给路政制服男,让他们自己检查,并解释说这是从机场接来的一家人,后面都是个人物品。最后也没查出什么,路政制服男开车悻悻地走了
后来我一问,原来是因为我的箱子太多,堆在后面被他们看见了,于是拦车查客货混载
司机他不紧张,说那些箱子上都贴着机场的行李签呢,当然不是什么货物。在国内,并不是因为长得像货车就可以叫货车,而是由有关部门发了许可,才可以叫货 车,比如说一辆宝马X5,要是具有货车的相关许可,也可以被称为货车。如果非货车违章拉货,再加上客货混载,被交警抓住罚600,被路政部门抓住可以罚两 万。
事后我想,我有些朋友做生意的经常用自己的车从costco拉货。这多亏是在埃德蒙顿。要是在国内,罚一次就够呛
13. 沈阳的有车一族
在沈阳我认识的同学里,很少有年薪超过20万的,他们买车也不需要什么理由
而年收入低于10万还买车的,几乎都是为了孩子,接送孩子去幼儿园、上下学方便。如果没有孩子,大家觉得买车没必要,因为公交很方便,即使打车,开销也远远低于养车
沈阳的有车一族,最近多了一项娱乐,就是去浑河沿岸的公园去野餐、烧烤。但是他们也感觉炭炉子用起来不方便,还容易把车弄脏
我说这个简单,我们都用烧propane的炉子,下回我回国给你捎一个,只要你确信能找到合适的propane气罐就行
但是因为我不知道中文里propane叫什么,说了半天还是鸡同鸭讲
14. 安全带
这次注意到了,国内的车座上一定都有一个座套。很多时候后座的安全带插扣就被座套盖住了,后座的安全带也就基本形同虚设
15. 开车打手机
国内每个开车的人都说开车打手机违法,可大家还是照打不误
奇怪的是没有人使用蓝牙无线耳机。一次坐朋友的车,她刚起步就接了个电话,结果腾不出右手换档,挂二档吭哧吭哧跑了一千多米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用蓝牙耳机呢,她说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要用那个东西
后来我又问另一个开车的同学,他说,在他的印象中,见过的用蓝牙耳机的,都是和大客户打交道的销售人员,除了这些人以外,要是看谁耳朵上挂了个耳机,给人一种装大瓣蒜的感觉
我向许多朋友宣传了蓝牙耳机的好处,第一个是,骑车用蓝牙耳机,就不用单手扶车把;第二个是,坐公交、地铁,至少接电话不用把手机掏出来,减少了丢手机的风险;第三个是,购物时如果双手都拎着东西,接电话很方便
唯一的局限性是在埃德蒙顿很好用的语音拨号功能在国内很少用得上,因为实在是太嘈杂
16. Taxi
一年多以前去沈阳,那时候还有很多midsize的“中华”出租车。可这回不知为什么基本上又全都回归成捷达和桑塔纳了。我打了几十次车,坐上新车不过两 三次。还是8元起价3公里,500米加一元,堵车不蹦字儿。沈阳比较小,去通常的地方15元足够了,相当于一张ETS车票钱,心理上很平衡。
在北京,要打车就得核计核计了。要是潇洒一把,打车从城里去回龙观,没有120元下不来,还不能堵车。所以通常还是以地铁为主。
17. GPS
国内也有很多人用GPS,但我还没有亲眼见过。我问开车的朋友,比如你用GPS,要到沈阳陆军总院,你得怎么用啊?朋友说,你打开GPS,他就会显示你现在在哪儿。
我说那还是不行啊,你要是事先不知道陆军总院在哪儿,不还是找不到吗?
朋友说,那你事先不得看地图或者打电话问清楚他大概在哪儿吗?
我说在埃德蒙顿我们都是靠门牌号找地方。朋友说沈阳门牌号不好使
公务舱、经济舱都是没有电源插座的。座椅靠背有传说中的弧线。机上娱乐还是不少的,不过那个控制器的按钮已经不太好用了,玩游戏基本不可行,看电影还可以
提供的饮料包括免费的啤酒。去北京时啤酒是燕京,回程居然是molson canada,不知道国航怎么算的经济账
飞机上的免税香烟,555经常断货,万宝路七星倒是经常有
入境时候行李没有过X光,但有海关官员站在通道两侧,打量过往旅客,察言观色,随机抽查
2. 北京机场T3航站楼
以前的航站楼国际出发拥挤不堪,现在T3航站楼很大,不再拥挤,显得有序。T3建成前,亲友送机只能送到国际出发的一个入口,现在则可以陪同办理登机手续,尔后一直送到出境边检的入口。
去候机楼,要乘坐一段火车,所以出发时要多留出一些时间,以免来不及。
候机楼里的电瓶车是收费的,10元一人,20元一车。这个还没有同国际接轨。
如果想吃饭、买纪念品,最好在出境之前。候机楼里选择不多。
候机楼里电源插座几乎没有。我在地板上找到一个,抠开,插电,似乎有电。
3. 手机
我们俩人用的两个Fido手机,同一个计划里的。到了国内立刻就漫游成功。不像上次,整整用了一天时间才漫游过去
这两个手机一个漫游到了中国移动,一个漫游到了中国联通。令人费解
两个手机互相打,或者是加拿大打我的手机,显示的都不是正确的手机号,而是类似001920之类的bullshit
害得我接了好几个电话,十几加元打了水漂
4. 北京地铁
我在北京坐公交、地铁,都是避开高峰的,所以并没有看到光是进站就需要挤十五分钟的景象
非高峰期地铁不算拥挤,速度很快。抱着孩子的乘客通常在第一时间就有人让座
13号线和2号线在西直门站有通道,虽然依然要走一段远路,但不用出站风吹雨淋了
票价也从原来的五元变成了两元,不知北京政府一年要贴多少钱进去
5号线、10号线的站台上都有玻璃墙、玻璃门,火车到了才开门
5. 中铁快运
如果你的机票上面,回程中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的间隔超过一天,国内段行李托运就成了问题
好在现在有各种物流公司帮你解决问题,每公斤收费3块到7块不等
不过我还是选择铁路托运,有没有火车票无所谓,只需要到时候收货人拿着货单出现在火车站就行。价钱也便宜,一公斤还不到1块二毛钱
只是在北京站取行李的时候,恰好8站台装修,要从车站的最西头进入站台,乘电梯下楼
6. 油价
搭国内亲友的车在北京到处跑,正赶上需要加油。车主说每次只加100元的油,多了不加。结果这次一共加了十五升多一些。问她为什么不把50升的油箱加满,她说心理上难以承受
7. 和谐号动车组
从沈阳到北京的和谐号动车组,一等座261元,4个小时开到,嗖嗖的。这列动车组一共16节,有两节一等座,其他的二等座
因为听信了一等座座位比较宽的传说,就没给儿子单独买票。实际上座位根本没宽到我们两个都能挤下的程度。结果他睡觉的时候我得一直抱着,累得够呛
在锦州南站停车一分钟,下去两个官员模样的人。车厢里大家开始抱怨,说太不象话了。不过我想只要火车能正点到达,停不停车是铁路自己的事情,好像乘客也用不着抱怨吧
车上的乘务员和乘警都很客气
8. 北京机动车限行
北京政府大概认为单双号有点太绝,于是又生一计,(可能和实际有出入)周一尾号0和5限行,周二尾号2和7限行,周五不知道哪两个号限行
还有据说要限制北京市机动车总量,不知道具体有什么办法没有
9. 黑车
在沈阳机场取完行李接我们的面包车还没到,和一个开“中华”的黑车司机聊了一会儿,他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早就显现出来了。几个月前这个时间能接好几份活儿,可是最近机场乘客明显变少。公司都没啥业务了,谁还坐飞机呀
在北京有一次准备打车,看见个黑车停在路边等客。于是上前询价,¥15。我当时一想如果正常打车不堵车也得这些钱,要是赶上堵车就不止这些了。于是就坐了 这个黑车。可这个司机好像对自己的车刹车不太了解,两次差点追尾,我也出了两身汗。过后心想要是出点什么事情受了伤,估计什么保障都没有。还是应该坐正规 的出租车。以后可不能贪这个小便宜。BS自己一下
10. 加拿大驾照
有人拿着加拿大驾照,跑到北京嘚瑟,弄个车到处开,被交警拿下。交警倒是客气,说同志您的驾照不是国际驾照,不能开车,车我们扣下,请您找有国内有效驾照的司机取车、交罚款
这都什么年代了,北京交警什么没见过。要是拿着美国加拿大驾照到偏远省份的一个什么县城,也许能唬一唬当地的交警。
11. 小马拉大车
加拿大的minivan,很少有少于3.3排量的。国内的minivan,普遍是3.0排量的,还有不少2.4的。真奇怪这么重的车怎么用这么小的发动机,况且国内普遍加的油,油号低,油品质量也通常不如美加,岂不是小马拉大车,还不给吃好草
国内亲友开的山寨版corolla,一拍车身感觉明显钢板比加拿大的corolla厚,而且好像车身要更宽大一些,结果发动机用的是1.5的。加拿大的同样版本的corolla,发动机可都是1.8的啊
12. 客货混载
从沈阳机场出来,接我们的面包车往家里开的路上,突然前方窜出一辆卡车,示意停车接受检查
下来几个路政制服男,气势汹汹围住面包车
我们的司机也没下车,直接熄火拔出钥匙交给路政制服男,让他们自己检查,并解释说这是从机场接来的一家人,后面都是个人物品。最后也没查出什么,路政制服男开车悻悻地走了
后来我一问,原来是因为我的箱子太多,堆在后面被他们看见了,于是拦车查客货混载
司机他不紧张,说那些箱子上都贴着机场的行李签呢,当然不是什么货物。在国内,并不是因为长得像货车就可以叫货车,而是由有关部门发了许可,才可以叫货 车,比如说一辆宝马X5,要是具有货车的相关许可,也可以被称为货车。如果非货车违章拉货,再加上客货混载,被交警抓住罚600,被路政部门抓住可以罚两 万。
事后我想,我有些朋友做生意的经常用自己的车从costco拉货。这多亏是在埃德蒙顿。要是在国内,罚一次就够呛
13. 沈阳的有车一族
在沈阳我认识的同学里,很少有年薪超过20万的,他们买车也不需要什么理由
而年收入低于10万还买车的,几乎都是为了孩子,接送孩子去幼儿园、上下学方便。如果没有孩子,大家觉得买车没必要,因为公交很方便,即使打车,开销也远远低于养车
沈阳的有车一族,最近多了一项娱乐,就是去浑河沿岸的公园去野餐、烧烤。但是他们也感觉炭炉子用起来不方便,还容易把车弄脏
我说这个简单,我们都用烧propane的炉子,下回我回国给你捎一个,只要你确信能找到合适的propane气罐就行
但是因为我不知道中文里propane叫什么,说了半天还是鸡同鸭讲
14. 安全带
这次注意到了,国内的车座上一定都有一个座套。很多时候后座的安全带插扣就被座套盖住了,后座的安全带也就基本形同虚设
15. 开车打手机
国内每个开车的人都说开车打手机违法,可大家还是照打不误
奇怪的是没有人使用蓝牙无线耳机。一次坐朋友的车,她刚起步就接了个电话,结果腾不出右手换档,挂二档吭哧吭哧跑了一千多米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用蓝牙耳机呢,她说实在想不出来为什么要用那个东西
后来我又问另一个开车的同学,他说,在他的印象中,见过的用蓝牙耳机的,都是和大客户打交道的销售人员,除了这些人以外,要是看谁耳朵上挂了个耳机,给人一种装大瓣蒜的感觉
我向许多朋友宣传了蓝牙耳机的好处,第一个是,骑车用蓝牙耳机,就不用单手扶车把;第二个是,坐公交、地铁,至少接电话不用把手机掏出来,减少了丢手机的风险;第三个是,购物时如果双手都拎着东西,接电话很方便
唯一的局限性是在埃德蒙顿很好用的语音拨号功能在国内很少用得上,因为实在是太嘈杂
16. Taxi
一年多以前去沈阳,那时候还有很多midsize的“中华”出租车。可这回不知为什么基本上又全都回归成捷达和桑塔纳了。我打了几十次车,坐上新车不过两 三次。还是8元起价3公里,500米加一元,堵车不蹦字儿。沈阳比较小,去通常的地方15元足够了,相当于一张ETS车票钱,心理上很平衡。
在北京,要打车就得核计核计了。要是潇洒一把,打车从城里去回龙观,没有120元下不来,还不能堵车。所以通常还是以地铁为主。
17. GPS
国内也有很多人用GPS,但我还没有亲眼见过。我问开车的朋友,比如你用GPS,要到沈阳陆军总院,你得怎么用啊?朋友说,你打开GPS,他就会显示你现在在哪儿。
我说那还是不行啊,你要是事先不知道陆军总院在哪儿,不还是找不到吗?
朋友说,那你事先不得看地图或者打电话问清楚他大概在哪儿吗?
我说在埃德蒙顿我们都是靠门牌号找地方。朋友说沈阳门牌号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