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原理
交织器主要实现对输入符号序列的重排序,符号可以是比特或者位宽大于1的总线。交织的典型应用是随机化信号传输过程中引入错误的位置,将突发错误扩展,使纠错电路能够更好地纠正数据中的错误。如果在信道发送端使用某个特定交织器,则在接收端必须使用与交织过程相反的过程(解交织器)来恢复原始数据。
用交织器/解交织器IP核可以实现两种类型的交织器/解交织器:Forney卷积交织/解交织、矩形块交织/解交织。两种类型交织器都是实现符号重排序的交织功能,但方法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对于较长的交织器,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将数据符号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IP核支持数据符号在内部RAM或外部RAM存储,并提供与外部RAM的接口。
二、两种类型交织器/解交织器的属性
(1)卷积类型交织器/解交织器的属性
- 分支个数参数化;
- 分支长度参数化;
- 支持均匀和非均匀分支长度增量;
- 支持多种配置方式。
(2)矩形块交织器/解交织器的属性
- 行数和列数是参数化的,可变的和可选择的;
- 块大小参数化或可变;
- 在每个新块开始时可以改变块大小或行数/列数;
- 支持行交换和列交换,对于可选行和列,支持多种交换方式;
- 输入有效性检查。
三、IP核调用实现两种类型的交织器/解交织器
(1)Forney卷积操作
(2)矩形块操作
矩形块交织器的交织操作过程是:将输入数据符号按照一定顺序写入矩形存储器阵列,然后用不同的置乱顺序读出,实现数据交织。输入符号必须分组成块。与卷积交织器采样连续数据输入的方式不同,矩形块交织器的输入是基于块的,即输入是符号块,输出时符号是经过重排序的相同数据块。在输出前一个符号块的交织符号时IP核不能接收新的输入。矩形存储器阵列由许多行和列组成,如图3.1所。
图3.1 行和列索引方案
矩形块交织器的操作过程如下:
(a)整个符号块的所有输入符号按行写入,从最上面的行开始,从左到右顺序;
(b)如果需要,可以实现行间置换和/或列间置换;
(c)按列读出整个符号块,从最左边的列开始,从上到下顺序。
解交织器按其相反的方式操作,过程如下:
(a)整个符号块的所有输入符号按列写入,从最左边的列开始,从上到下顺序;
(b)如果需要,可以实现行间置换和/或列间置换;
(c)按行读出整个符号块,从最上面的行开始,从左到右顺序。
矩形块交织器引脚说明,引脚如图3.2所示。
图3.2 矩形块交织器引脚图
DIN输入:这是交织符号的输入总线。符号在DIN上被采样、交织,在DOUT上输出。
FD输入:第一个数据输入用来指示DIN端口上的数值是一个新块的第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