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
2.工程进度拖后延期
3.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
4.项目文档不全或严重缺失
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再变更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7.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
8.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应用
9.信息系统服务企业缺乏规范的流程和能力管理
10.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产品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11.开放性要求高,而标准和规范更新快
原因:
1不具备技术实力的系统集成商搅乱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市场
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商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经验不足
3.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5.企业能力建设缺乏相关的知道标准
我国现行集中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内容的形成和推进过程
1.实施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管理制度
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3.退出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标准及评估服务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意义:
1.有利于系统集成及服务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健身
2.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市场
3.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级服务工程质量
系统集成资质(公司)等级评定条件主要由综合条件,财务状况,信誉,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7个方面。
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组成要素:人员,流程,技术,资源
ITSS生命周期: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监督管理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并提供给反馈,保证及建议。
信息系统审计建议在4个理论基础之上:1传统审计理论,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理论
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1.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评价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2.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评价组织在技术与操作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组织的商业目标
3.资产的保护:对逻辑,环境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能支持组织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4.应用系统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对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确保其满足组织的业务目标
5.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这些计划是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组织持续进行业务,对这种计划的建立和维护流程需要进行评价。
6.业务流程评价与风险管理:评估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组织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被认为国际上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
COBIT基于五个基本原则
1.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
2.端到端覆盖企业
3.采用单一集成框架
4.启用一种综合的方法
5.区分治理和管理
审计从基于控制演变为基于风险的方法
基于风险方法来进行审计的步骤:
1.编制组织使用的信息系统清单并对其进行分类
2.决定哪些系统影响关键功能和资产
3.评估哪些风险影响这些系统及对商业运作的冲击
4.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对系统分级,决定审计优先值,资源,进度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