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教程(十) Redis配置文件详解
1 Redis配置详解
在Redis中直接启动redis-server服务时,采用的是默认的配置文件。修改redis.conf配置文件可以按照指定的配置文件来运行Redis服务。
1.1 Redis配置参数表
属性 |
说明 |
daemonize no |
# 默认值no,该参数用于定制redis服务是否以守护模式运行。 |
pidfile /var/run/redis.pid |
# 默认值/var/run/redis.pid,指定redis服务的进程号文件路径,以守护模式运行时需要配置本参数; |
port 6379 |
# 默认值6379,指定redis服务的端口 |
tcp-backlog 511 |
# 在高并发的环境中,为避免慢客户端的连接问题,需要设置一个高速后台日志 |
timeout 0 |
# 设置客户端连接时的超时时间,单位为秒。当客户端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发出任何指令,那么关闭该连接 # 0是关闭此设置 |
tcp-keepalive 0 |
# TCP keepalive # 在 Linux上,指定值(秒)用于发送 ACKs的时间。注意关闭连接需要双倍的时间。默认为 0。 |
loglevel notice |
#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生产环境推荐 notice # 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 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 verbose # debug 记录很多信息,用于开发和测试 # varbose 有用的信息,不像 debug会记录那么多 # notice 普通的 verbose,常用于生产环境 # warning 只有非常重要或者严重的信息会记录到日志 |
logfile "" |
# 配置 log文件地址 # 默认值为 stdout,标准输出,若后台模式会输出到 /dev/null。 |
databases 16 |
# 可用数据库数,默认值为 16,默认数据库为 0,数据库范围在 0-( database-1)之间 |
快照 |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
# 保存数据到磁盘,格式如下 : # save <seconds> <changes> # 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rdb。 # 相当于条件触发抓取快照,这个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 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 save 900 1 900秒内至少有 1个 key被改变 # save 300 10 300秒内至少有 300个 key被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