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单元类型

本文详细介绍了VTK支持的线性单元(如顶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和非线性单元(如二次曲线、二次三角形、二次四边形等),解释了单元的拓扑维度、大小和类型,以及如何通过顶点列表和单元类型定义单元的结构。同时,文章阐述了VTK如何通过细化过程将非线性单元转换为线性单元以供可视化处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数据集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组成,图6.6和6.7列出了VTK支持的线性和非线性类型的单元。一系列有序的点按指定类型连接所定义的结构就是单元(Cell),单元是可视化系统的基础。这些点的连接顺序通常也称为顶点列表(Connectivity List);所指定的类型定义了单元的拓扑结构,而点的坐标定义了单元的几何结构。

比如,图6.8是类型为六面体(Hexahedron)的单元,顶点列表(由点的索引号表示,即8-10-1-6-21-22-5-7,每个点通过索引号可在顶点列表中检索到该点的实际坐标值)定义了六面体单元的拓扑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引为8和10的点连接就构成了六面体十二条边中的其中一条,而8-10-1-6这四个点连接就构成了六面体其中的一个面。在这个示例中,可以看出单元是由单元的类型(如六面体)和构成单元的顶点列表两部分构成。

通常我们用数学符号Ci来表示单元,换言之,单元就是一个有顺序的点集:Ci = {p1, p2,…, pn},其中pi∈P,P就是该有序的点集。单元的类型决定了点集里点的顺序,或者说单元的拓扑;而定义单元的点的个数就是该单元的大小(Size)。

单元的拓扑维度除了三维(图6.8)之外,还可以是零维、一维、二维等,如零维的顶点(Vertex)、一维的线(Line)以及二维的三角形(Triangle)。单元可以是基本类型或者基本类型的组合,基本类型是指不可再分的单元,组合类型是由基本类型组合而成。比如,三角形条带(Triangle Strip)是由多个三角形所组成,即三角形条带可以分解成多个三角形,而三角形是二维的基本单元类型。所以,对于单元的类型而言,理论上由不同类型的单元可以组合成无数种,VTK应用程序需要用到哪些类型的单元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总的来说,VTK里的单元类型分为线性、非线性(图6.6和图6.7)和其他类型,接下来的内容主要介绍VTK里定义的单元类型。
6.3.1 线性单元

单元类型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划分主要是以插值函数为依据的,对于线性单元,采用的是线性或者常量插值函数。另外,单元里的任意一条边都是由两个点连接定义的。VTK里单元的类型定义在vtkCellType.h文件里,线性的单元类型有:

Vertex:VTK_VERTEX,顶点,由一个点定义,是零维的基本类型。

Polyvertex:VTK_POLY_VERTEX,多顶点,多个顶点组合而成,是零维的组合单元,其定义不受顶点顺序的限制。

Line:VTK_LINE,直线,一维的基本类型,由两个点定义,方向是从第一个点指向第二个点。

Polyline:VTK_POLY_LINE,折线,由一条或多条直线组合而成,属于一维的类型。由n+1个有序的点连接定义的,n表示折线的线段条数,每两个点(i, i+1)定义一条线段。

Triangle:VTK_TRIANGLE,三角形,二维的基本类型,由三个点按逆时针的方向连接定义的,点的连接方向和表面法向量符合右手法则,即除大拇指外的手指沿着点的方向弯曲,大拇指所指向的方向就是表面法向量。

TriangleStrip:VTK_TRIANGLE_STRIP,三角形条带,由一个或多个三角形组合而成,二维的类型。由n+2个有序的点连接定义的,n表示三角形条带里三角形的个数,定义三角形条带的点不需要共面。定义每个三角形的顶点顺序为(i, i+1, i+2),0≦i≦n。

Quadrilateral:VTK_QUAD,四边形,二维的基本类型,由共面的四个点按逆时针的方向连接定义的。四边形要求是凸多边形,且它的边不能相交。利用右手法则可以得到该四边形的表面法向量。

Pixel:VTK_PIXEL,二维的基本类型,由共面的四个点按一定的顺序连接定义的。该类型的单元与四边形的区别在拓扑结构上,Pixel类型要求相邻的两条边必须垂直,而且相对的两条边要与坐标轴平行,因此Pixel的表面法向量也与其中的一条坐标轴平行。

图6.6 VTK里定义的线性的Cell类型

图6.7VTK里定义的非线性的Cell类型

图6.8 六面体Cell

定义Pixel的四个顶点的顺序与四边形的不同,如图6.6-h所示,Pixel顶点的计数是先沿着X轴的方向,然后是Y轴,最后是Z轴方向。Pixel是四边形类型的特殊形式,但要注意这里的Pixel是一种单元类型,与图像像素(Pixel)的概念是不同的。Pixel具体表达什么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作判断。

Polygon:VTK_POLYGON,多边形,二维的基本类型,由共面的三个或以上的点按逆时针方向的顺序连接定义的。多边形表面法向量的方向通过右手法则确定。

多边形可以是凹多边形,也可以是凸多边形,但是不能含有内部循环或者出现相交的边。多边形有n条边,n就是组成多边形的点的个数。

Tetrahedron:VTK_TETRA,四面体,三维的基本类型,由不共面的四个点两两连接定义的。如图6.6-j所示,四面体有六条边和四个面。

Hexahedron:VTK_HEXAHEDRON,六面体,三维的基本类型,包含六个四边形表面、12条边和8个顶点。其中8个顶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k所示,六面体要求必须是凸的。

Voxel:VTK_VOXEL,三维的基本类型,与六面体的拓扑一样,但几何上有所区别。Voxel要求相邻的两个面必须垂直,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l所示。Voxel是六面体的特殊形式。与Pixel类似,Voxel与三维图像体素(Voxel)的概念是不同的。

Wedge:VTK_WEDGE,楔形,三维的基本类型,由三个四边形面、两个三角形面、九条边和六个顶点构成。六个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m所示。要求面和边不能与其他的相交,且楔形必须是凸的。

Pyramid:VTK_PYRAMID,角椎体,三维的基本类型,由一个四边形面、四个三角形面、八条边和五个顶点构成。构成角椎体的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n所示。定义四边形的四个点要求是共面的,且四个点构成的四边形必须是凸的,第五个点与其他四个点不在一个面上。

PentagonalPrism:VTK_PENTAGONAL_PRISM,五棱柱,三维的基本类型,由五个四边形面、两个五边形面、十五条边和十个顶点构成。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o所示。五棱柱的面和边不能与其他的相交,且五棱柱必须是凸的。

HexagonalPrism:VTK_HEXAGONAL_PRISM,六角柱,三维的基本类型,由六个四边形面、两个六边形面、十八条边和十二个顶点构成。点的连接顺序如图6.6-p所示。六角柱的面和边不能与其他的相交,且六角柱必须是凸的。

6.3.2 非线性单元

数值分析领域里,为了更准确、精确地表达数据,采用非线性单元作为数据的基本表达结构。线性单元和非线性单元的不同点是在绘制和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线性单元可以很容易的转换成线性图元被图形库处理,而非线性单元不被图形库直接支持,因此非线性单元必须先转换成线性单元以后,才能被图形库所支持。

VTK除了提供一套复杂的非线性单元接口框架,另一种做法就是在非线性单元的每一条曲线增加一个关键点(如图6.7所示),或者增加一个曲面来近似模拟非线性单元。可视化系统在处理非线性单元时,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细化(Tessellation)非线性单元,充分利用线性单元的可视化算法。但是细化的过程必须谨慎处理,否则会导致过分细分,造成过多的线性单元。

VTK在细化非线性单元时,采取如图6.9所示固定的细化方式。一条二次曲线通过加入一个关键点,细化成两点直线;一个二次三角形分别在三条边上增加三个点,细化成四个线性三角形;一个二次四边形分别在四条边上增加四个点,细化成四个线性四边形。也就是:在VTK里,二次曲线(QuadraticEdge)是一维的基本单元,由三个点定义,前两个点定义了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第三个点位于起点与终点的中间位置(参考图6.7-a);二次三角形(QuadraticTriangle)是二维的基本单元,由六个点定义,前三个点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后三个点位于每条曲线的中点位置;二次四边形(QuadraticQuadrilateral)也是二维的基本单元,由八点定义,前两个点位于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处,后四个点位于每条边的中点位置。其他类型的非线性单元可参考图6.7。

图6.9VTK细化非线性单元示意图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该声明信息==========
版权归@东灵工作室所有,更多信息请访问东灵工作室

教程系列导航:http://blog.youkuaiyun.com/www_doling_net/article/details/8763686

### Comsol 6.3 放电仿真教程 #### 设置放电仿真环境 在Comsol Multiphysics环境中配置锂离子电池的放电仿真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定义模型几何结构、选择合适的物理场接口以及设定求解器参数。对于放电过程的研究,通常会涉及到电流密度分布、温度变化等因素。 为了创建一个有效的放电仿真模型,在建模初期应当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 **模型参数与变量**:确定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比如电解质浓度、扩散系数等,并将其设为可变参数以便后续调整[^2]。 - **物理场添加及定解条件设置**:选用适合描述电池内部反应机制的物理场模块,如“二次粒子传输”用于模拟活性物质中的传质,“焦耳热”用来表征由电阻引起的发热效应。“终端电压”边界条件能够反映外部电路施加给电池的工作状态;而初始状态下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则决定了起始时刻体系内的能量水平。 ```matlab % 定义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示例代码片段 (MATLAB风格伪代码) initialConditions = struct('ElectrolyteConcentration', C0, ... 'Temperature', T0); boundaryConditions.dischargePort.TerminalVoltage = V_terminal; ``` #### 执行放电仿真并获取结果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运行仿真程序了。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挑战,例如收敛困难或是计算时间过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如下建议措施: - 如果发现迭代次数过多仍无法达到预期精度,则尝试改变离散化方案——增加网格细化程度或采用更高级别的单元类型; - 对于长时间运算的情况,可以通过简化某些次要环节(降低空间分辨率)、利用多核处理器加速等方式提高效率[^4]。 当获得最终的结果数据后,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深入分析工作,像绘制不同工况下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评估内阻特性等等。 ```pyth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plot_discharge_curve(time_data, voltage_data): """ 绘制放电曲线 """ plt.plot(time_data, voltage_data) plt.xlabel('Time / s') plt.ylabel('Terminal Voltage / V') plt.title('Discharge Curve of Lithium-ion Battery') plt.show() ``` #### 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具体的技术难题,这里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及其应对策略: - 当面临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难以求解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案例入手逐步逼近目标场景,同时注意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有误; - 若因内存不足而导致崩溃错误发生,则应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存储开销,关闭实时绘图功能以节省资源消耗; - 出现异常高的残差值往往意味着存在未满足的前提假设或者是算法本身存在问题,此时应回顾理论依据重新审视整个流程是否存在漏洞[^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