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过Mina做Socket长链接的同学应该都遇到到过,在解码时少包、多包的问题!
1.文本内容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
2.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
解决方法就是使用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解码器,确保在编码的时候要把前4位设成标志位,标志消息内容的长度。
数据包编码和解码一定要单独实现:
编码器 class RequestEncoder implements ProtocolEncoder
解码器 class RequestDecoder extends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public class RequestDecoder extends CumulativeProtocolDecoder {
private String TAG = this.getClass().getName();
/**
* 返回值的解释:
* 1、false, 继续接收下一批数据,有两种情形,如缓冲区数据刚刚就是一个完整消息,或不够一条消息时。
* 如果不够一条消息,那么会将下一批数据和剩余消息进行合并
* 2、true, 当缓冲区的消息多于一条消息时,剩余消息会再会推送至doDe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