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精力管理》强调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指出精力由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方面构成。书中提出目标清晰是强大精力的源泉,全情投入能提升表现,并提倡通过锻炼和恢复来增强各方面的精力。生活应被视为一系列短跑,而非马拉松,通过创造活动的五个步骤来激发创新。此外,书中还给出了关于饮食、作息、情感交流、思维专注和意志力培养的具体建议,提倡通过仪式习惯来管理精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精力管理(The Power of Full Engagement)

作者 Jim Loehr,Tony Schwartz

这本书是今年计划书单的第一本书,磨刀不误砍柴工,任何学习都要注意提高效率,读书的时候觉得方法论都太枯燥,慢慢的才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这句话确是箴言。
人到中年,精力明显不济,工作、学习、生活、健康的多重压力集中爆发,各种健身、养生断断续续进行,却没有固定的模式,意识这一点后搜起了方法论的书,于是找到了这一本畅销书。
通读了一遍,记录一些观点和理念的流水账,有些是有认同感,记录下来加强记忆,试图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也有一些是在原书基础上补充了自己的认知。

1. 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时间。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
2. 精力的强大源头在于目标清晰。管理精力的三个步骤:目标—事实—行动。分步缩小“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差距。
3. 要么全情投入,要么离开,不要心不在焉的应付。精力越积极、情绪就越高涨、表现就越好。全情投入需要:身体活跃、情感联动、思维集中、超出个人短期利益的意志高度。 是否可以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当做是兴趣去主动做?
4.身体有肌肉,情绪、思维、意志都有肌肉,需要正向锻炼,才能长得更好。超极限消耗并有效恢复,接受短期的不适赢得长期回报。
5. 生活是一系列短跑冲刺,不是马拉松。
6. 体力由力量、耐力、灵活性、恢复力组成。实际年龄无法改变,生理年龄由有效消耗和恢复精力的能力决定。遵循自然规律,找到恢复精力的最佳平衡点(比如午睡3个小时恢复100%精力和午睡半小时恢复80%精力)。
7. 身体、思维都可以通过单纯的切换来有效增强、放松。切换环境、思维习惯。
8. 创造活动的五个步骤:洞察(灵感)、汲取(学习)、孵育(斟酌)、启示(突破)、验证(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