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_InvalidateWindow

本文解析了 voidVM_InvalidateWindow 函数的作用及其调用流程。该函数用于使窗口的可见区域无效,触发重绘过程。文章深入分析了 InvalidateWindow 的内部调用,包括 WM_ClipAtParentBorders 和 _InvalidateAbs 函数的功能。

void VM_InvalidateWindow( WM_HWIN hWin);

作用:让一个窗口的可见区域无效,以便重绘


调用过程及分析

InvalidateWindow( )------->WM_InvalidRect( )--------------->WM_ClipAtParentBorders( ),_InvalidateAbs( ) 

前两个函数没什么特别的WM_ClipAtParentBorders( ):会在指针中返回一个不超过所有父窗口(包括它爷爷的奶奶的爷爷)边界的矩形框。_InvalidateAbs( ) 会利用WM_SendMsgNodata( )发一个msgid=WM_NOTIFY_VIS_CHANGED消息,然后所获得的最小窗体保存起来,最后置一些标志位。

这些函数的标志,参数检查一堆一堆的,好烦人的。常常都是代码一大堆,主要需要实现的东西就几行。

<think>嗯,用户询问的是Mach内核中两个内存读取函数mach_vm_read和mach_vm_read_overwrite的区别及使用场景。这个问题需要从Mach虚拟内存管理的底层机制切入分析。 首先想到引用[1]提到的"OOL_PORTS"机制,这种复杂消息传递方式涉及内核内存分配,正好能关联到这两个API的使用场景。用户可能是系统开发者,在调试内存相关问题时遇到了选择困难。 mach_vm_read的核心特点是自动分配目标内存。当用户只需要简单读取某块内存内容时,这个API最省事——就像有个智能助手帮你准备好纸笔记录数据。但代价是用户必须记得用vm_deallocate释放内存,否则会泄漏。这在短期读取或临时调试时很方便。 而mach_vm_read_overwrite则像自带笔记本的记录员。它要求用户预先准备好缓冲区,适合需要反复读取的场景,比如监控某块内存的连续变化。特别是当读取位置可能包含陷阱页时,这个API能避免触发页错误导致崩溃。引用[3]提到的mach_vm_map错误就可能是未处理页错误引发的。 用户可能还隐含关注性能差异。在频繁读取小数据时,复用缓冲区的mach_vm_read_overwrite显然更高效;但单次读取大数据块则mach_vm_read更优,因为它能直接映射物理页而不需要双重拷贝。 考虑到用户正在比较两者,应该需要具体使用示例。比如逆向工程中动态分析常需要连续读取内存,这时用_overwrite配合循环更安全;而崩溃日志分析工具可能只需单次读取,用自动分配的版本更简洁。 最后生成的三个问题都围绕实际应用:线程安全对应多线程调试场景,错误处理指向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性能对比则针对资源敏感型应用。用户如果是内核开发者,应该会需要这些延伸知识。</think>在Mach内核中,`mach_vm_read` 和 `mach_vm_read_overwrite` 都是用于读取目标进程虚拟内存的函数,但存在关键差异: ### 1. **mach_vm_read** - **内存分配方式**: 自动在**调用者进程的空间**分配新内存来存储读取的数据。 ```c kern_return_t mach_vm_read( vm_map_t target_task, // 目标进程的虚拟内存映射 mach_vm_address_t address, // 目标内存地址 mach_vm_size_t size, // 读取大小 vm_offset_t *data, // 返回数据指针(在调用者空间) mach_msg_type_number_t *dataCnt // 实际读取字节数 ); ``` - **使用场景**: 适用于**单次读取**或**不需要复用缓冲区**的情况。读取后需手动调用 `vm_deallocate` 释放返回的内存,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1]。 - **优点**:调用简单,无需预分配内存。 ### 2. **mach_vm_read_overwrite** - **内存分配方式**: 要求调用者**预先分配缓冲区**,数据直接写入该缓冲区。 ```c kern_return_t mach_vm_read_overwrite( vm_map_t target_task, mach_vm_address_t address, mach_vm_size_t size, mach_vm_address_t data, // 调用者提供的缓冲区地址 mach_vm_size_t *out_size // 实际读取字节数 ); ``` - **使用场景**: 适用于**高频读取**或**需要内存复用**的场景(如循环监控内存)。避免反复分配/释放内存的开销,提升性能[^1]。 - **优点**:无内存泄漏风险,性能更优;可读取到**可能触发页错误**的区域(需谨慎处理)。 --- ### 关键差异总结 | **特性** | `mach_vm_read` | `mach_vm_read_overwrite` | |------------------------|------------------------------|-------------------------------| | **内存管理** | 自动分配,需手动释放 | 需调用者预分配缓冲区 | | **性能** | 单次调用更简单 | 高频读取更高效 | | **安全性** | 可能因目标地址无效而失败 | 可读取危险区域,需额外检查 | | **适用场景** | 临时调试、单次数据抓取 | 内存监控、反复读取的循环操作 | ### 示例场景 - **使用 `mach_vm_read`**: 调试时临时读取某结构体内容,读取后立即分析并释放内存。 ```c vm_offset_t data; mach_msg_type_number_t dataCnt; if (mach_vm_read(target_task, 0x1000, sizeof(MyStruct), &data, &dataCnt) == KERN_SUCCESS) { MyStruct *myStruct = (MyStruct*)data; // 分析数据... vm_deallocate(mach_task_self(), data, dataCnt); // 必须释放! } ``` - **使用 `mach_vm_read_overwrite`**: 持续监控某内存区域变化: ```c mach_vm_address_t buffer = malloc(BUFFER_SIZE); // 预分配 while (monitoring) { mach_vm_size_t out_size; if (mach_vm_read_overwrite(target_task, 0x2000, BUFFER_SIZE, buffer, &out_size) == KERN_SUCCESS) { // 处理buffer中的数据... } } free(buffer); ``` --- ### 注意事项 1. **地址有效性**: 两个函数均要求目标地址在目标进程空间有效,否则返回 `KERN_INVALID_ADDRESS`。 2. **跨进程权限**: 调用者需有目标进程的 `VM_READ` 权限(通过 `task_for_pid` 等获取)。 3. **页错误处理**: `mach_vm_read_overwrite` 可能读取到未提交的页面,需检查 `out_size` 确认实际读取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