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聚糖酶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1. 木聚糖酶的来源与特性
木聚糖酶来源广泛,包括细菌和真菌。不同来源的木聚糖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在工业应用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 细菌木聚糖酶 :当以棉秆或纸莎草纸浆为培养底物时,暗色链霉菌(S. chromofuscus)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性比罗氏链霉菌(S. rochei)更高。暗色链霉菌处理棉秆纸浆时,在使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处理纸浆的情况下,可使木质素百分比从24.5%降至11.2%,亮度百分比从9%提高到17%,效果优于罗氏链霉菌。
嗜热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cyaneoviolaceus,M049)产生的木聚糖酶在70°C时能保留65%的活性。该酶基因经扩增命名为“xynB”,在大肠杆菌[BLR(DE3)]中表达,表达的蛋白质热稳定性更高且易于纯化。此酶在60°C、pH 5.0时活性最高,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相结合的技术进行纯化。由于在高温下仍能保持90%的酶活性,它在包括造纸工业在内的不同行业具有应用潜力。
- 真菌木聚糖酶
- 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E001)产生的木聚糖酶AuXyn11A本身无热稳定性,但将其N端结构域替换为与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有密码子偏好性的热稳定木聚糖酶Syxyn11的N端结构域后,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N端约三个替换的氨基酸赋予了该工程木聚糖酶热稳定性。酶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凝胶和超滤相结合的技术,在75°C时活性最高。
-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木聚糖酶基因xy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