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单一vlan的负载均衡
相同类型交换机的背板
交换机之间选举出master管理其他交换机
交换机上有两个堆叠口一般为串口形式
主的配置文件可以定时复制给从
主挂掉之后,断一段时间来切换会话
最好的聚合应该是跨设备跨板卡
堆叠的缺点 浪费转发的性能 升级和割接困难
iStack基本概念
角色
堆叠中所有的单台交换机都称为成员交换机,按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种角色:
主交换机(master) 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中只有一台主交换机
备交换机(standby) 是主交换机的备份交换机。当主交换机故障时,备交换机会接替原主交换机的所有业务。堆叠中只有一台备交换机。
从交换机(slave) 主要用于业务转发,从交换机数量越多,堆叠系统的转发能力越强。除主交换机和备交换机外,堆叠中其他所有成员交换机都是从交换机
堆叠ID
即成员交换机的槽位号(slot ID),用来识别和管理成员交换机,堆叠中所有成员交换机的堆叠ID都是唯一的。
堆叠优先级
堆叠优先级是成员交换机的一种属性,主要用于角色选举过程中确定成员交换机的角色,优先级值越大表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越高当选为主交换机的可能性越大。
堆叠的连接方式
交换机组建堆叠根据堆叠口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堆叠卡堆叠和业务口堆叠
堆叠卡堆叠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交换机之间通过专用的堆叠插卡及专用的堆叠线缆连接
堆叠卡集成到了交换机后面的板上,交换机通过集成的堆叠端口及专用的堆叠线缆连接
业务口堆叠是指交换机之间通过与逻辑堆叠端口绑定的物理成员端口相连,不需要专用的堆叠插卡,如下图所示:
堆叠合并
两个堆叠系统稳定运行——两个堆叠系统通过堆叠线缆连接——两个堆叠主交换机竞争——竞争失败的一方所在的堆叠系统自动重启——重启完成后加入堆叠为堆叠从
堆叠成员退出
触发方式:拔出线缆、关闭堆叠端口后物理成员端口、堆叠成员设备重启、成员设备故障等其他原因
处理过程 堆叠主退出,堆叠备升主,堆叠系统更新TOPO后,继续稳态运行
堆叠备退出,重新选择备,堆叠系统更新TOPO后,继续稳态运行
堆叠从退出,堆叠系统更新TOPO后,继续稳态运行
堆叠分裂
分裂后,如果原堆叠主和备在同一个堆叠系统中,移除的成员交换机复位,重新组成堆叠。
分裂后,如果原堆叠主和备不在同一个堆叠系统中,备交换机升为主,网络中出现配置相同的两组堆叠系统
挂起 把内存当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中,下次登录时硬盘到内存
CSS集群 改良性能和技术
速度 切换内存 实时同步内存至硬盘
分布式 资源的池化 (收集硬件资源做成一个池子)意味着硬件资源的重新分配
虚拟化 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在做一个槽
云计算的核心 资源再利用
great reset完美重启 设备重启时不重置路由表
CSS集群建立
建立过程
使能集群并配置好集群参数——所有设备断电——连接集群线缆——所有设备上电——集群系统自动建立(角色选举----版本同步----配置同步----配置备份)
集群建立时,成员交换机间互相发送集群竞争报文,通过竞争,一台成为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集群系统,另一台则成为备交换机
角色选举
最先完成启动,并进入单框集群运行状态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
当两台交换机同时启动时,集群优先级高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
当两台交换机同时启动时,集群优先级相同时,MAC地址小的交换机成为主交换机
当两台交换机同时启动时,集群优先级和MAC都相同时,集群ID小的成为主交换机
版本同步
集群具有自动加载系统软件的功能,待组成集群的成员交换机不需要具有相同的软件版本,只需要版本间兼容即可。当主交换机选举结束后,如果备交换机与主交换机的软件版本号不一致时,备交换机会自动从主交换机下载系统软件,然后使用新的系统软件重启,并重新加入集群。
配置同步
集群具有严格的配置文件同步机制,来保证集群中的多台交换机能够像一台设备一样在网络中工作
链路聚合可以绑8个口
设备支持的链路聚合方式
同板
跨板
跨框 是指在集群场景下,成员接口分布在几群的各个成员设备上
跨设备 是指E-Trunk基于LACP进行了扩展,能够实行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
如何均匀? 流的划分够细 尽可能的使用偶数链路
MLAG
本地能转就转 本地转不了的交给成员 peer-link
上行故障 本地转不了的交给成员
下行故障 本地转不了的交给成员
主设备故障 备成为主
peer-link故障(DAD link没坏) 认为备不能用 排除环 备的口禁用
企业是纵向流量
数据中心重要是横向流量
叶脊架构+t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