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与社会——第二周

本文探讨了社会关系中的同质性概念,包括夫妻相、物以类聚等现象。通过s/e比例衡量同质性,指出当s/e > p^2 + q^2时呈现强同质性。个人选择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同质性,如近朱者赤。通过wiki百科编辑数据展示了同质性的动态变化,并引用谢林模型来模拟这种演变过程,最终可能导致两个对立群体的形成。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1 同质性与社会关系:

引出了同质性:夫妻相, 羽毛相似的鸟在一起飞,臭味相投。。。

2.2 同质性的测量方法:

     s:两端节点性质相同的边的条数

     e:所有节点的条数。

     那么s/e就可以表示同质性。s表示这条边上的两个节点是同质的;但是如果判断同质性的强弱呢,s/e,在什么情况在是强同质性,什么情况下是弱同质性。给出了一个方法:

     p,q表示一个节点分别是两种性质的概率。

     如果是同质的,总概率是p^2 + q^2;

    当s/e > p^2 + q^2,表示是一种强同质性;

2.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质性的选择,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主动加入,主动退出的选择。

   如果两个同学A,B都选择加入了一个协会C,这就构成了一个三元组闭包。

    形成同质的关系之一,是个人的选择。

2.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里面将的是个人的选择对同质性的一种影响,而这一小结里面,强调的是周围环境对同质性存在印象关系。比如你周围的人用苹果手机的人比用三星手机的人多,你会受到影响在手机的选择问题上面。

2.5 用大数据严重同质性:

    wiki百科有用户的编辑记录信息,可以记录某个时间点,两个用户直接发生了联系。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用户的编辑内容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这个编辑点之后,用户的编辑的内容收到其人的影响。

   首先定义了两个人的相似性,两个人共同编辑文章的篇数 比上 两个人总共编辑的篇数, 比值越大,相似越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