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同质性与社会关系:
引出了同质性:夫妻相, 羽毛相似的鸟在一起飞,臭味相投。。。
2.2 同质性的测量方法:
s:两端节点性质相同的边的条数
e:所有节点的条数。
那么s/e就可以表示同质性。s表示这条边上的两个节点是同质的;但是如果判断同质性的强弱呢,s/e,在什么情况在是强同质性,什么情况下是弱同质性。给出了一个方法:
p,q表示一个节点分别是两种性质的概率。
如果是同质的,总概率是p^2 + q^2;
当s/e > p^2 + q^2,表示是一种强同质性;
2.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质性的选择,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主动加入,主动退出的选择。
如果两个同学A,B都选择加入了一个协会C,这就构成了一个三元组闭包。
形成同质的关系之一,是个人的选择。
2.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里面将的是个人的选择对同质性的一种影响,而这一小结里面,强调的是周围环境对同质性存在印象关系。比如你周围的人用苹果手机的人比用三星手机的人多,你会受到影响在手机的选择问题上面。
2.5 用大数据严重同质性:
wiki百科有用户的编辑记录信息,可以记录某个时间点,两个用户直接发生了联系。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用户的编辑内容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这个编辑点之后,用户的编辑的内容收到其人的影响。
首先定义了两个人的相似性,两个人共同编辑文章的篇数 比上 两个人总共编辑的篇数, 比值越大,相似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