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学习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haidage/article/details/6794529
简介
Logback建立在Logger、Appender、Layout三个主要类之上。这三种组件协同工作,使开发者可以按照消息类型和级别来记录消息,还可以在程序运行期内控制消息的输出格式和输出目的地。Logger类是logback-classic模块的一部分,而Appender和Layout接口来自logback-core。作为一个多用途模块,logback-core不包含任何logger。
Logger
如果logger的名称带上一个点号后是另外一个logger的名称的前缀,那么,前者就被称为后者的祖先。如果logger与其后代logger之间没有其他祖先,那么,前者就被称为子logger之父。比如,名为“com.foo””的logger是名为“com.foo.Bar”之父。同理,“java”是“java.util””之父,也是“java.util.Vector”的祖先。
级别:
Logger可以被分配级别。级别包括:TRACE、DEBUG、INFO、WARN和ERROR,定义于ch.qos.logback.classic.Level类。注意在logback里,Level类是final的,不能被继承,Marker对象提供了更灵活的方法。logger L的有效级别等于其层次等级里的第一个非null级别,顺序是从L开始,向上直至根logger。记录请求级别为p,其logger的有效级别为q,只有则当p>=q时,该请求才会被执行。该规则是logback的核心。级别排序为:TRACE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Appender
表示日志输出目的地,可以输出到控制台、文件、数据库等,一个logger可以被关联到多个Appender。
appender的叠加性:Logger L记录的输出会发送到L及其所有祖先的Appender。但是,当L的某个祖先P设置了叠加性标识为false,那么L的记录语句会发送给L与P之间(含P)的所有祖先的Appender,但不会发送给任何的P的祖先。Logger的叠加性默认为true。
输出格式:在Appender下设置layout,即可指定输出的格式,如”%-4relative [%thread] %-5level %logger{32} - %msg%n”。
< pattern >里面的转换符说明:
参见:http://blog.youkuaiyun.com/haidage/article/details/679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