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谈面向对象
谈面向对象就不得不先说两个概念:类和对象。
类和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中最常见的两个概念。深刻理解类和对象的概念是学好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
何为类?
其实类的概念我们大家都接触过,中国有句古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话是说,有相同特征的人往往会在一起。
类的概念大致如此,类是指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一类事物称为类。
类包含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
如果说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对象就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了。
对象就是类中的一个具体的个体,如所有的猫是一类事物,那么其中的一只猫就是一个对象,教师是一个类,李四老师就是一个对象。
说到这大家应该对类和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和多态。
1,封装:封装就是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放到同一个类中,类通常是对客户隐藏的,这就是封装的概念。
2.继承:继承就是指两个类之间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被描述为is。。。。a的关系,如人是一个动物,那么人类就继承自动物类,继承的类被称为子类,被继承的类被称为父类,子类除了拥有父类的全部特征外,还拥有一些自己的特征。
3.多态:多态在这里先说了,在后面会详细说。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下类的有关定义。
类的定义方法
1.类如何定义
class 类名
{
成员变量;
构造方法;
成员方法;
}
2.成员变量
访问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
3.构造方法
访问修饰符 类名(形参)
{
方法体
}
4.成员方法
访问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
{
方法体;
}
例:
Class people
{
public int age;
public peopl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people()
{
}
public string introduce()
{
return “我的年龄是”+age;
}
}
在这里说一下普通方法和构造方法的区别。
和普通方法比,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且构造防范的名字要与类名相同。构造方法一般用于对类中属性的初始化。构造方法可以不写,此时系统会自动定义一个无参数的构造方法,如我的第二个构造方法。可一旦用户自己定义了构造方法,系统就不会定义这个无参数的构造方法,所以一般在定义构造方法的同时,自己添加一个无参数的构造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在Java中同一个类中方法的名字可以相同,但此时方法的参数必须不同,这就做方法的重载,至于何为参数的不同,只要你觉得你调用方法时系统知道调用那一个,而不会产生歧义就可以了。
this关键字代表的是调用当前方法的对象。
对象
在Java中对象的创建是靠new关键字来完成的。
定义形式:
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对象名只是一个变量的名字,而后面的new 类名();才是一个对象。
例:
People people = new people();
属性的调用形式:
对象名.属性名
例:
People.age
方法的调用形式:
对象名.方法名
例:
People.introduce();
关于面向对象的基础概念我就先说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