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 NAP(Network Access Point):网络接入点 百科
2.RFC(Request For Comments):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百科
3.<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2 分组交换
4.相与运算:两个数相应位都为1,则为1;否则为0
3.时延:
发送时延:“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率差不多)”
为何光纤速度快呢?
“在光纤通信中,发送方将电信号转换成了激光的闪烁(即激光信号)。要想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信息,就要增加闪烁次数。也就是说,短时间内能够多大程度地使激光闪烁,将决定数据传输速度的高低。
使用铜线传导电信号时原理也是如此。通过打开和关闭电信号,或反转正、负极性,来传输数据。能多大程度地更快地打开和关闭电信号、反转电极极性,将决定其数据传输速度。
两者的不同就在于光纤打开和关闭信号的速度(即频率)极限远远高于铜线。这就是使用光纤能够进行高速通信的最主要的原因。”
转自: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HTML/001/002/005/004/41042.htm
第二章 物理层
1.物理层: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通信通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bit),即一个二进制位(“0”或“1”)。实际的比特传输必须依赖于传输设备和物理媒体,但是,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9585.htm
2.调制解调器:其中,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就是把模拟通信线路上传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合称调制解调器。俗称“猫”
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74.htm
脉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量化、编码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81504.htm
(2)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模拟信号一般通过PCM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方法量化为数字信号,即让模拟信号的不同幅度分别对应不同的二进制值,例如采用8位编码可将模拟信号量化为2^8=256个量级,实用中常采取24位或30位编码;数字信号一般通过对载波进行移相(Phase Shift)的方法转换为模拟信号。 计算机、计算机局域网与城域网中均使用二进制数字信号,目前在计算机广域网中实际传送的则既有二进制数字信号,也有由数字信号转换而得的模拟信号。但是更具应用发展前景的是数字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