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帧结构
以太网的帧随着历史的发展有
Ethernet I
不做介绍
EhernetII
1、DA(目的MAC):6个字节
2、SA(源MAC):6个字节
3、类型字段:2个字节的
4、数据:46-1500的
5、帧校验序列(FCS):4个字节
IEEE802.3
1、前导码: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3、DA(目的MAC):6字节
4、SA(源MAC):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
6、数据:46-1500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NovellEthernet
不做介绍
EthennetSNAP
不做介绍
。。。。。。
总结:
EthernetII和IEEE802.3是局域网里最常见的帧:
EthernetII可以装载的数据长度是46---1500; IEEE802.3SAP可以装装的数据长度是43---1497; IEEE 802.3SNAP可以装载的数据长度是38---1492.EthernetII不提供MAC层的数据填充功能;IEEE802.3SAP和SNAP都提供数据填充功能.
结论:
EthernetII比IEEE802.3 SAP和SNAP更适合于传输大量的数据,但EthernetII缺乏对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不利于传输需要严格传输控制的数据.实际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应用程序的以太网数据包都是EthernetII帧的(如HTTP/Telnet/FTP/SMTP/POP3等应用),而交换机之间的BPDU是采用IEEE802.3SAP帧,VLAN Trunk协议802.1Q和Cisco CDP都是采用IEEE802.3SNAP帧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8d138301017664.html
碰撞时间
以太网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利用CSMA/CD进行传输。以太网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它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自己发出的数据包,但如果他发出的数据包发生错误,他会进行重传。以太网的错误主要是发生碰撞,碰撞是指两台机器同时监听到网络是空闲的,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碰撞对于以太网来说是正常的。
(1)A和B是网上相距最远的两个主机,设信号在A和B之间传播时延为τ,假定A在t时
刻开始发送一帧,则这个帧在t+τ时刻到达B,若B在t+τ-ε时刻开始发送一帧,则B在t+τ时就
会检测到冲突,并发出阻塞信号。
(2)阻塞信号将在t+2τ时到达A。所以A必须在t+2τ时仍在发送才可以检测到冲突,所以一帧的
发送时间必须大于2τ。
(3)按照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最大长度为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
此规定对于10Mbps以太网规定一帧的最小发送时间必须为51.2μs。
(3)51.2μs也就是512位数据在10Mbps以太网速率下的传播时间,常称为512位时。这个时间定
义为以太网时隙。512位时=64字节,因此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512位时=64字节。
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21aspnet/article/details/7269462
这一块看的不是很明白,搜索了很多,但是讲的都不是很明白,姑且记下来个大概!以后有机会多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