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与数据模型总结
文章目录
1. 数据仓库
1.1 数据仓库的概念
官方定义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但信息本身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用于对管理决策过程的支持。
这个定义的确官方,但是却指出了数据仓库的四个特点。
特点
面向主题:数据仓库都是基于某个明确主题,仅需要与该主题相关的数据,其他的无关细节数据将被排除掉
集成的:从不同的数据源采集数据到同一个数据源,此过程会有一些ETL操作
随时间变化:关键数据隐式或显式的基于时间变化
信息本身相对稳定:数据装入以后一般只进行查询操作,没有传统数据库的增删改操作
效率足够高:数据仓库的分析数据一般分为日、周、月、季、年等,可以看出,日为周期的数据要求的效率最高,要求24小时甚至12小时内,目前普遍的数据展现方式为T+1,即当日处理昨日的业务数据。
数据质量:基于数据仓库的应用所面对的一般为企业决策层用户,所以对数据仓库提供的各种信息,肯定要准确的数据;但由于数据源有脏数据或者代码不严谨,所以数据仓库流程通常分为多个步骤,包括数据抽取,清洗,转换,装载,查询,展现等等;其中数据清洗则主要对抽取过来各数据源的脏数据和不规范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
扩展性:有的大型数据仓库系统架构设计复杂,是因为考虑到了未来3-5年的扩展性,这样的话,未来不用花太多时间去重建数据仓库系统,就能很稳定运行。主要体现在数据建模的合理性,数据仓库方案中多出一些中间层,使海量数据流有足够的缓冲,不至于因为数据源的变动而导致用户应用功能的频繁变动。
个人理解
数据仓库就是整合多个和多种数据源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