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知识讲解(一)

本文介绍了Java编程语言中的命名规范,包括包、类、方法、参数和变量的命名规则。接着,文章阐述了Java数据类型的划分,如基本数据类型(数值型、字符型、布尔型)和引用数据类型(类、接口、数组)。此外,还讨论了数据类型的溢出问题以及数据类型的自动转换和强制转换,包括转换条件和注意事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Java命名规范

  Java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编程语言,所以Java有自己的命名规范。所以我们现在了解下Java的命名规范。
  Java中的方法参数属性(变量)的名字可由任意顺序的大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_)和美元($)符组成,但是不能以数字开头,同样的不能使用Java的保留关键字
接下来详细讲解命名规则:

  1. 包名:
      由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全部小写,各单词之间使用”.“隔开,通常使用公司/组织网站域名的逆序后跟具体的软件内部模块名组成。
    例如:package java.lang
  2. 类名:
      1)由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采用大驼峰命名法即所有单词的首字母大写,若由多个单词组成时,各单词首字母大写.
    例如:class FestClassDmeo。
      2)接口:命名规则与类命名规则相同,但是为了区分接口与接口实现类的差异,可在实现类名后加Impl。
    例如:接口:interface EmpService  实现类:class EmpServiceImpl
      3)抽象类:命名规则与类命名规则相同,但是最好在类名前加Abstract。
  3. 方法:
      由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采用小驼峰命名法即首个单词的首字母小写,其余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一般以动词开头,后接属性名称。
    例如:setName(); getName();
  4. 参数:
      这里指的参数是方法形参,同样按照小托峰命名规则进行命名。
  5. 属性(变量):
      属性是变量在Java中的叫法,其命名规范同样同样按照小托峰命名规则进行命名,建议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单词作为变量名称,如果该变量只使用一次,可使用单个字母命名。
    例如: int age; String studentName;
  6. 常量:
      Java中的常量是指在程序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值保持不变的量。使用final关键字进行声明,其命名规范要求 :由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各单词之间使用**“_”*连接,单词的每个字母大写。
    例如:final int AGE;
    7.文件名:
      一般指的文件名是指
    .java文件,其命名要求:若本文件中存在主类(主方法所在的类称为主类),该文件名称必须与主类名称一致,若没有主类,则与其中一个类名称相同即可,建议一个.java文件中最好只有一个类,一个.java文件中只存在一个主类。

数据类型的划分

在Java中存在两类数据类型,一种是基本数据类型,一种是引用数据类型。

  1. 基本数据类型:
     1)数值型
       a.整数类型
        byte、short、int、long
       b.浮点类型
        float、double
     2)字符型:char
     3)布尔型:boolean
  2. 引用数据类型
     1)类(class)
     2)接口(interface)
     3)数组(array)

Java基本数据类型可表示范围及默认值:

序号数据类型大小/位可表示的数据范围默认值
1byte(位)8-128~127、0
2short(短整型)16-32768~327670
3int(整型)32-2147483648~21474836470
4long(长整型)64-9223372036854775808~92233720368547758070L
5float(单精度)32-3.4E38(-3.410^38)~ 3.4E38(3.410^38)0.0f
6double(双精度)64-1.7E308(-1.710^208)~ 1.7E308(1.710^308)0.0d
7char(字符)160~255\u0000(空,’’)
8boolean(布尔)true或falsefalse

数据的溢出

  在基本数据类型中各种数据类型均存在可表示的数据范围限制,当一个基本数据
类型超出可表示范围时,下面由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class DataRan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ax = Integer.MAX_VALUE;
        System.out.println("整型最大值:"+max);
        System.out.println("整型最大值+1:"+(max+1));
        System.out.println("整型最大值+2:"+(max+2));
    }
}

程序执行结果: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结合上图可发现当整型变量超出整型最大值时,会变成该数据类型可表示的数据范围中的最小值,并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数,这就是数据的溢出。

数据类型的转换

  Java的数据类型在定义时就已经确定了,因此不能随意的转换成其他的数据类型,但Java允许有限度的做类型转换操作,数据类型的转换可分为“自动类型转换”和“强制类型转换”两种。

数据类型的自动转换

  在程序中已经定义好了数据类型的变量若要用另一种类型表示时,Java会在下列的条件皆成立时,自动做数据类型的转换。
   1)转换前的数据类型与转换后的数据类型兼容。
   2)转换后的数据类型的表示范围比转换前的类型大。
例如:整型类型中的 byte类型可向short类型自动转换,short类型可向int类型自动转换,float类型可向double类型自动转换。以上自动转换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类型的转换只限该行语句,并不会影响原先定义的变量的类型,而且通过自动类型的转换可以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即可保证其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它也不会因为转换而损失数据内容,这种类型的转换也成为扩大转换。

数据类型的强制转换

  当两个整数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也会是整数。例如,当做整数除法10/3的运算时,其结果为3,并不是实际上的3.33333···,因此,在Java中若想要得到计算结果是浮点数时,就必须将数据类型做强制性的转换,转换的语法如下:
(要转换的数据类型)变量名称;
  因为这种强制的转换是直接写在程序代码种的,所以也成为显式转换。以下程序说明在Java种整型与浮点型是如何转换的。

class DataCa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loat f = 30.3f;
       int x = (int)f;
       System.out.println("x="+x);
       System.out.println("10/3="+(float)10/3);
    }
}

程序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外,若是将一个超出该变量可表示范围的值赋给这个变量时,这种转换称为缩小转换。由于转换的过程可能会丢失数据的精度,Java并不会自动做这些类型的转换,此时就必须要做强制性的转换。
示例程序如下:

class DataCa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ax = Integer.MAX_VALUE;
        short num = 0;
        num = (short)max;
       System.out.println("max="+max);
       //将超出short表示范围的一个数赋值给short,需要用到强转
       System.out.println("将max赋值给num看结果:"+num);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当我们用到数据类型的强制转换时,一定要考虑不能超过其中任意一个变量的可表示数据范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