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个人背景,本人科班出身,本科毕业于某学院,硕士就读于北京某211大学。
说实话,在进入大厂之前,和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小伙伴一样,对于进大厂这件事都是非常憧憬的,尤其在网络上各种对于计算机大厂待遇的“幸存者偏差式”吹捧与前两年各大厂集体大裁员的消息,进大厂仿佛对自己来说,是个一件虚幻的事情。
从小地方到首都北京,抛开研究生课题组里的牛马体验不谈,这一路上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自视野上的提升,想去北大清华参观,预约一下就能进去,各种高楼大厦也随处可见,抬头瞥见各个熟悉大厂名字的logo时,头一次感觉离大厂的距离这么近。
在这边一种约定俗成的职场现象是,你想进大厂实习,那么你基本上得有实习经历,而你想有实习经历呢,你就得找实习,嗯。。。有点悖论闭环。然而没办法,现实就是这样,于是乎我在研一期间先通过导师参与了一个全栈的校企合作项目,接着顺其自然的进了一家研究所开始了后端实习,还好自己是一个执行力不错的人,在那段积累沉淀的实习时期中,很多问题之前都没有遇到过,但是我都会自己尝试去做,不会就查,像前端开发也是那会边做需求边假期自学掌握的。
拿着一段实习经历,外加校企合作的上线项目,看了看牛客的大厂面经,背了背高频八股,我开始尝试向大厂投递实习简历。那会儿是研一期末,正值企业招人高峰期,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几个大厂的面试邀请,有字节,阿里及百度,其过程只能说是历经坎坷。最开始面试大厂难免会激动紧张,但是经历几次失败后就慢慢平静淡然坦然了......面试经验与心境都成长了不少。这个失败的过程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坏事,相反,它是好事,一方面他让我明白了面试过程中软实力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算法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也让我懂得,大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面对大厂也更应该从容自信。
时过境迁,市面上对口的大厂基本都有面过,直至现在研二下学期,已经开启我的第二段大厂实习了,果然,对一个东西最大的“祛魅”,就是拥有。从美团技术平台到快手研发线,见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有学历很高的能力一般的,也有学历不高的甚至比我低能力很强的,才发现大厂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遥远,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圣,他能够提供的其实就是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站在平台之上,我们拥有平台带来的一切光环,在平台外的人看来仿佛高人一等,但是脱离平台,大厂人又能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