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存储基础知识
上图左边是ssd(电子盘),右边是hdd
从尺寸上区分,分为 3.5英寸、2.5英寸、1.8英寸 现在服务器上面一般都是2.5英寸
现在以 SATA和SAS为主,IDE和SCSI已经逐渐被淘汰了。PCIE和FC用的少,了解就行
从分区方式:
MBR和GPT是分区表,fdisk和gdisk是分区软件。硬盘小于2TB使用MBR,大于2TB使用GPT
(二) 创建分区
MBR
基本分区(MBR|GPT)--->Filesystem(格式化)--->mount(使用挂载)
fdisk软件对硬盘进行分区,输入命令fdisk后注意后续操作引导完成分区:
fdisk -l 是查看分区,下面的Disk label type的值为 dos dos就是代表分区方式为MBR,值为gpt,代表分区方式是gpt
partprobe 是强制刷新分区
=============================================================================================
GPT
gdisk 输入命令后注意按照引导进行分区,这里面没有主分区和逻辑分区的概念
(三)格式化(也叫创建文件系统)其实格式化就是新增很多的存储块
mkfs命令,可以创建以下格式的分区,mkfs.然后按TAB出来下面的信息
上面说的block size就是 下面的bsize,是最小的存储单元,这里为4K
设备刚格式化完毕后只是一个文件,而且查看他的信息没有大小,看不出来大小,但是他和文件又有所不同。设备有主设备号(下面的8)和从设备号(下面的16-21)的信息,文件没有。
(四)挂载
所谓的挂载,就是把一个格式化好的设备文件和一个文件夹进行关联。使用mount命令
先创建2个挂载点,disk1和disk2,将sdb1这个设备文件与disk1进行关联。就挂载完毕了。挂载后,disk1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件夹了,而是一个有设备与之关联的分区了。就可以往disk1拷贝文件了。
取消挂载用 unmount命令,取消后disk1里面就没有文件了。因为数据是写在sdb1设备上的。
上面的挂载只是一个临时生效的挂载方式(手动挂载,不推荐),重启计算机后,该挂载就失效了。
---下面来进行自动挂载:
1. 自动挂载就是编辑 /etc/fstab 文件,如下面条加最后一行信息,最后两个0表示开机是否进行检查和备份,此处值为0表示不检查不备份。
2. 上面的文件编辑完毕后,需要测试开机是否可以挂载,使用命令mount -a 如果mount -a没有报错,说明开机可以挂载,因为mount -a就是读取的fstab文件。
3. 然后,使用df命令检查是否已经挂载上了(也可以使用mount命令查看分区详细信息):
===================================================================================================
1. 但是其实linux建议挂载的时候i使用设备UUID进行挂载,而不要使用设备名字。如何获取设备的UUID呢?使用命令 blkid 查询到设备的UUID。
2. 使用UUID进行挂载
3. mount -a 和设备名挂载步骤一样
4. df 和设备名挂载步骤一样
以上所述均为基本分区,基本分区有一个缺点就是一旦分区大小确定后是不能进行扩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