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些命令前面都有一个冒号:
当编辑完文档,准备退出Vi返回到shell时,能够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之一。
在命令模式中,连按两次大写字母Z,若当前编辑的文档曾被修改过,则Vi保存该文档后退出,返回到shell;若当前编辑的文档没被修改过,则Vi直接退出, 返回到shell。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w
Vi保存当前编辑文档,但并不退出,而是继续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在使用w命令时,能够再给编辑文档起一个新的文档名。
[例6]
:w newfile
此时Vi将把当前文档的内容保存到指定的newfile中,而原有文档保持不变。若newfile是个已存在的文档,则Vi在显示窗口的状态行给出提示信息:
File exists (use ! to override)
此时,若用户真的希望用文档的当前内容替换newfile中原有内容,可使用命令
:w! newfile
否则可选择另外的文档名来保存当前文档。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q
系统退出Vi返回到shell。若在用此命令退出Vi时,编辑文档没有被保存,则Vi在显示窗口的最末行显示如下信息:
No write since last change (use ! to overrides)
提示用户该文档被修改后没有保存,然后Vi并不退出,继续等待用户命令。若用户就是不想保存被修改后的文档而要强行退出Vi时,可使用命令
:q!
Vi放弃所作修改而直接退到shell下。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wq
Vi将先保存文档,然后退出Vi返回到shell。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x
该命令的功能同命令模式下的ZZ命令功能相同。
关于vim的recording
我经常会不小心地只按下“q”键什么的,然后就看到的烦人的“recording”字样显示在
编辑器下边了。有时候在想退出编辑器时,出现这样的情况让我发疯。
今天终于有空来研究一下个这“recording”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原来它是用来记录按键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用这个记录了。
如何用?
在正常状态(正常状态 = !insert状态 && !visual状态)下,按q,再按下一个字母或数
字,来标识将记录保存的位置。这时编辑器下边就显示“recording”了,再按一下q(在
正常状态下)就完成记录了。
综上所述 -
qx -> 开始键盘记录(在x缓存中)。(在正常状态)
要记录的“工作”
q -> 结束记录。(在正常状态)
例子 -
要想往文件开头加“”,往文件结尾加“”,就可以像这样
执行:
qm1G0iG$aq
说明 -
qm -> 开始记录(存入缓存m中)
1G -> 到文件的第一行
0i -> 在第一行的开始处插入“”,再按返回正常
状态。
G$ -> 到文件的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列
a -> 在文件最后添加“”,再按返回正常状态
。
q -> 结束对键盘的记录
问题:怎么使用这些键盘敲击记录?
答:使用@符号加上对应缓存的名字(在正常状态)。例如,想要使用上面的记录,我们就
直接在正常状态下输入@m就可以了。
---------------------
有时候在vim下边会出来另一个窗口,因为在我想退出编辑器时把“:q”敲成了“q:”。号
称这个就是vim的命令历史窗口。要退出这个窗口也很简单,直接按回车或者输入“:q”都
可以。
特别注意:
vim的记录功能不是智能的。在记录时,它会记录你的所有操作(包括误操作);在执行时
也会执行你所有的操作(包括误操作),所有在记录时,你应该让你的按键动作更“智能
化”。
如果还有疑问:那就看下面:
:help q
:help q:
当编辑完文档,准备退出Vi返回到shell时,能够使用以下几种方法之一。
在命令模式中,连按两次大写字母Z,若当前编辑的文档曾被修改过,则Vi保存该文档后退出,返回到shell;若当前编辑的文档没被修改过,则Vi直接退出, 返回到shell。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w
Vi保存当前编辑文档,但并不退出,而是继续等待用户输入命令。在使用w命令时,能够再给编辑文档起一个新的文档名。
[例6]
:w newfile
此时Vi将把当前文档的内容保存到指定的newfile中,而原有文档保持不变。若newfile是个已存在的文档,则Vi在显示窗口的状态行给出提示信息:
File exists (use ! to override)
此时,若用户真的希望用文档的当前内容替换newfile中原有内容,可使用命令
:w! newfile
否则可选择另外的文档名来保存当前文档。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q
系统退出Vi返回到shell。若在用此命令退出Vi时,编辑文档没有被保存,则Vi在显示窗口的最末行显示如下信息:
No write since last change (use ! to overrides)
提示用户该文档被修改后没有保存,然后Vi并不退出,继续等待用户命令。若用户就是不想保存被修改后的文档而要强行退出Vi时,可使用命令
:q!
Vi放弃所作修改而直接退到shell下。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wq
Vi将先保存文档,然后退出Vi返回到shell。
在末行模式下,输入命令
:x
该命令的功能同命令模式下的ZZ命令功能相同。
关于vim的recording
我经常会不小心地只按下“q”键什么的,然后就看到的烦人的“recording”字样显示在
编辑器下边了。有时候在想退出编辑器时,出现这样的情况让我发疯。
今天终于有空来研究一下个这“recording”到底是干什么的了。。。
原来它是用来记录按键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在以后用这个记录了。
如何用?
在正常状态(正常状态 = !insert状态 && !visual状态)下,按q,再按下一个字母或数
字,来标识将记录保存的位置。这时编辑器下边就显示“recording”了,再按一下q(在
正常状态下)就完成记录了。
综上所述 -
qx -> 开始键盘记录(在x缓存中)。(在正常状态)
要记录的“工作”
q -> 结束记录。(在正常状态)
例子 -
要想往文件开头加“”,往文件结尾加“”,就可以像这样
执行:
qm1G0iG$aq
说明 -
qm -> 开始记录(存入缓存m中)
1G -> 到文件的第一行
0i -> 在第一行的开始处插入“”,再按返回正常
状态。
G$ -> 到文件的最后一行的最后一列
a -> 在文件最后添加“”,再按返回正常状态
。
q -> 结束对键盘的记录
问题:怎么使用这些键盘敲击记录?
答:使用@符号加上对应缓存的名字(在正常状态)。例如,想要使用上面的记录,我们就
直接在正常状态下输入@m就可以了。
---------------------
有时候在vim下边会出来另一个窗口,因为在我想退出编辑器时把“:q”敲成了“q:”。号
称这个就是vim的命令历史窗口。要退出这个窗口也很简单,直接按回车或者输入“:q”都
可以。
特别注意:
vim的记录功能不是智能的。在记录时,它会记录你的所有操作(包括误操作);在执行时
也会执行你所有的操作(包括误操作),所有在记录时,你应该让你的按键动作更“智能
化”。
如果还有疑问:那就看下面:
:help q
:help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