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泛型的理解与简单使用
泛型是Java SE 1.5的新特性,泛型的本质是参数化类型,也就是说所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的创建中,分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Java语言引入泛型的好处是安全简单。
在java SE 1.5之前,没有泛型的情况的下,通过对类型Object的引用来实现参数的“任意化”,“任意化”带来的缺点是要做显式的强制类型转换,而这种转换是要求开发者对实际参数类型可以预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强制类型转换错误的情况,编译器可能不提示错误,在运行的时候才出现异常,这是一个安全隐患。
泛型的好处是在编译的时候检查类型安全,并且所有的强制转换都是自动和隐式的,以提高代码的重用率。
1.1、泛型在接口上的使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对应实现类可以这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运行结果:123
1.2、泛型在类上单独使用(不实现接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运行结果:T的实际类型是: java.lang.Integer
1.3、泛型在方法上单独使用:
例如想要实现:
- 1
- 2
- 1
- 2
那么你可以使用泛型如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二、泛型的高级使用
2.1、通配符“?”
先看如下代码:
我们都知道,Object所有类的基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1
- 2
- 3
- 1
- 2
- 3
为解决上面代码报错问题,引入通配符“?”:
这样就不会编译出错啦。这里使用了通配符“?”指定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集合作为参数。
2.2、边界通配符“?extends”
假定有一个画图的应用,可以画各种形状的图形,如矩形和圆形等。为了在程序里面表示,定义如下的类层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
- 1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这里就又有个问题要注意了,如果我们希望在List<?exends Shape> shapes中加入一个矩形对象,如下所示:
shapes.add(0, new Rectangle()); //compile-time error
那么这时会出现一个编译时错误,原因在于:我们只知道shapes中的元素时Shape类型的子类型,具体是什么子类型我们并不清楚,所以我们不能往shapes中加入任何类型的对象。不过我们在取出其中对象时,可以使用Shape类型来取值,因为虽然我们不知道列表中的元素类型具体是什么类型,但是我们肯定的是它一定是Shape类的子类型。
为解决添加问题,引入通配符“?super”
2.3、通配符“?super”
- 1
- 2
- 3
- 4
- 1
- 2
- 3
- 4
这表示cicleSupers列表存储的元素为Cicle的超类,因此我们可以往其中加入Cicle对象或者Cicle的子类对象,但是不能加入Shape对象。这里的原因在于列表cicleSupers存储的元素类型为Cicle的超类,但是具体是Cicle的什么超类并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是Cicle或者Circle的子类,则一定是与该元素类别兼容。
2.4、通配符总结
如果你想从一个数据类型里获取数据,使用 ? extends 通配符
如果你想把对象写入一个数据结构里,使用 ? super 通配符
如果你既想存,又想取,那就别用通配符。
三、总结
3.1、 类型擦除概念
类型擦除指的是通过类型参数合并,将泛型类型实例关联到同一份字节码上。编译器只为泛型类型生成一份字节码,并将其实例关联到这份字节码上,因此泛型类型中的静态变量是所有实例共享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个static方法,无法访问泛型类的类型参数,因为类还没有实例化,所以,若static方法需要使用泛型能力,必须使其成为泛型方法。类型擦除的关键在于从泛型类型中清除类型参数的相关信息,并且再必要的时候添加类型检查和类型转换的方法。在使用泛型时,任何具体的类型都被擦除,唯一知道的是你在使用一个对象。比如:List和List在运行事实上是相同的类型。他们都被擦除成他们的原生类型,即List。因为编译的时候会有类型擦除,所以不能通过同一个泛型类的实例来区分方法,如下面的例子编译时会出错,因为类型擦除后,两个方法都是List类型的参数,因此并不能根据泛型类的类型来区分方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那么这就有个问题了,既然在编译的时候会在方法和类中擦除实际类型的信息,那么在返回对象时又是如何知道其具体类型的呢?如List编译后会擦除掉String信息,那么在运行时通过迭代器返回List中的对象时,又是如何知道List中存储的是String类型对象呢?
擦除在方法体中移除了类型信息,所以在运行时的问题就是边界:即对象进入和离开方法的地点,这正是编译器在编译期执行类型检查并插入转型代码的地点。泛型中的所有动作都发生在边界处:对传递进来的值进行额外的编译期检查,并插入对传递出去的值的转型。
3.2、方法重载
在JAVA里面方法重载是不能通过返回值类型来区分的,比如代码一中一个类中定义两个如下的方法是不容许的。但是当参数为泛型类型时,却是可以的。如下面代码二中所示,虽然形参经过类型擦除后都为List类型,但是返回类型不同,这是可以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泛型类型是被所有调用共享的
所有泛型类的实例都共享同一个运行时类,类型参数信息会在编译时被擦除。因此考虑如下代码,虽然ArrayList和ArrayList类型参数不同,但是他们都共享ArrayList类,所以结果会是true。
- 1
- 2
- 3
- 1
- 2
- 3
3.4、instanceof
不能对确切的泛型类型使用instanceOf操作。如下面的操作是非法的,编译时会出错。
- 1
- 2
- 1
- 2
3.5、泛型数组问题
不能创建一个确切泛型类型的数组。如下面代码会出错。
- 1
- 1
因为如果可以这样,那么考虑如下代码,会导致运行时错误。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2
- 3
- 4
- 5
- 6
- 7
- 1
- 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博客原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u0131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