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剥离或许将成为历史名词

本文回顾了我国银行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的过程,分别发生在1999年、2004年和2005年。这些行动旨在解决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不良资产,从而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为后续的上市等资本运作创造条件。

        对于四大金融管理公司的成因,众所周知是由于我国银行在历史遗留下的不良资产,而不良资产剥离的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下应运而生,历史遗留下的巨额不良资产,拨给金融管理公司,再由金融管理公司来进行分离,拍卖等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重组和转让慢慢进入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实现,不良资产剥离或许将成为历史名词。

        在四大金融管理管理成立之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将工商、农行、中行、建设四大银行对口设立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管理公司,而且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向每家公司注资100亿元,并担保四大AMC从央行获得6041亿元再贷款,再向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8110亿元金融债券,以此按1:1的对价购买不良资产。其实,成立金融管理公司根本目的为整个经济处理垃圾,为了让银行可以获得更高的运营财力而把不良的部分交给四大管理公司。

        在历史上,我国总共有三次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第一次就是1999年,金融管理公司成立,银行剥离1.4万亿不良资产,这一批不良资产质量差,而且很多都是历史久远的呆账,处理起来也是相当困难,总的来说,这个做法无非是在挽救面临破产的国有银行;第二次剥离是在2004年5月22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共剥离2700亿不良资产,此次剥离是为配合两家银行的上市,以一定适合的价格比例而不是账面数值来进行剥离,两家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最终信达公司已账面资产50%的名义获得。而且,在2005年初,建行又向信达剥离569亿元不良资产,还有正在准备上市的交通银行也剥离了650亿不良资产给信达。之后,信达与东方公司签署了《债权转让协议》,将从建行剥离的1300亿元可疑类贷款批发给了东方;第三次剥离是在2005年,工商银行将4500亿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由四家管理公司采取封闭式招标竞价并“逐包报价”的方式竞标分取。所以三次总共剥离不良资产总额大约是2.2亿元,通过这三次剥离,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了显著的下降,已经逐渐接近世界公认的不良率合理区域。

        历史上的三次大的不良资产剥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相当于彻底的拯救我国商业银行,当然对于剥离效果来说,并不十分理想,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状态并不良好,存在诸多问题,不过大的方向来说,帮助了银行避免坏账问题重现,也有助于银行总结过去贷款失误的原因,而且资产情况的改善,也稳固了银行在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