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总结] WiFi中的RTS和CTS简单回顾

本文详细解释了通信协议中的RTS/CTS协议如何解决隐藏终端问题,通过握手机制防止多站同时向同一接收站发送数据引起的冲突,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通信协议中的RTS/CTS协议:即请求发送/允许发送协议,相当于一种握手协议,主要用来解决"隐藏终端"问题。"隐藏终端"(Hidden Stations)是指,基站A向基站B发送信息,基站C未侦测到A也向B发送,故A和C同时将信号发送至B,引起信号冲突,最终导致发送至B的信号都丢失了。"隐藏终端"多发生在大型单元中(一般在室外环境),这将带来效率损失,并且需要错误恢复机制。当需要传送大容量文件时,尤其需要杜绝"隐藏终端"现象的发生。

IEEE802.11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在参数配置中,若使用RTS/CTS协议,同时设置传送上限字节数----一旦待传送的数据大于此上限值时,即启动RTS/CTS握手协议:首先,A向B发送RTS信号,表明A要向B发送若干数据,B收到RTS后,向所有基站发出CTS信号,表明已准备就绪,A可以发送,而其余欲向B发送数据的基站则暂停发送;双方在成功交换RTS/CTS信号(即完成握手)后才开始真正的数据传递,保证了多个互不可见的发送站点同时向同一接收站点发送信号时,实际只能是收到接收站点回应CTS的那个站点能够进行发送,避免了冲突发生。即使有冲突发生,也只是在发送RTS时,这种情况下,由于收不到接收站点的CTS消息,大家再回头用DCF协议提供的竞争机制,分配一个随机退守定时值,等待下一次介质空闲DIFS(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后竞争发送RTS,直到成功为止。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关于在Keil5环境下自定义TCP协议并通过WiFi连接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的对话历史,看看用户之前问了什么,以及我之前给出的回答是什么。 用户之前请求介绍一个集成化的TCP协议处理方法,我提供了一个精简版的C代码示例,涵盖了初始化、数据接收、协议解析等部分。现在用户的新问题是关于在Keil5中自定义TCP协议,可能需要更具体的实现步骤或者针对Keil环境的调整。 首先,我应该确定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是在嵌入式开发中使用Keil MDK-ARM,例如在STM32这样的微控制器上实现自定义TCP协议。需要结合WiFi模块(比如ESP8266或类似的)进行开发。用户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开发经验,但需要指导如何在Keil5环境下整合这些模块,并处理自定义协议。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提到的“自定义TCP协议”是指什么。通常来说,TCP本身是标准协议,但用户可能指的是在TCP之上构建自己的应用层协议,比如定义特定的数据帧结构、校验机制、命令格式等。因此,在回答时,需要明确这一点,并提供如何在TCP传输层之上实现自定义应用协议的步骤。 然后,我需要结合Keil5的环境特点。Keil5主要用于ARM微控制器的开发,因此需要涉及如何配置UART通信与WiFi模块交互,如何管理内存,处理中断,以及可能的RTOS集成等问题。用户可能对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优化代码感兴趣,比如使用静态缓冲区、避免动态内存分配等。 此外,用户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可能包括AT指令的发送与响应处理、数据包的解析与组装、错误处理机制、以及如何测试调试自定义协议。因此,回答需要涵盖这些方面,并提供示例代码或配置建议。 还需要注意用户可能对代码的结构有要求,比如希望将各个功能模块化,便于维护。例如,将WiFi连接、数据发送、数据接收处理分成不同的函数,并在主循环中调用。同时,可能涉及超时处理、重连机制等,这些都是实际开发中常见的问题。 另外,考虑到Keil5的编译环境库支持,可能需要提及使用的库函数,比如HAL库或标准库,以及如何配置项目设置,比如堆栈大小、优化选项等,以确保代码能够正确运行。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一个具体的示例,展示如何在Keil5项目中实现这些功能,包括头文件引用、变量定义、函数实现等。因此,提供一个分步骤的指南,并附带代码片段,会更有帮助。同时,需要强调关键点,比如协议设计、错误处理、资源管理,以及测试方法。 总结来说,用户需要一个在Keil5环境下,使用WiFi模块(如ESP8266)实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的详细指导,包括硬件连接、代码结构、协议设计、数据处理调试技巧。需要将之前的集成方法细化到Keil项目,并考虑嵌入式系统的资源限制实时性要求。</think>以下是在Keil MDK-ARM(Keil5)环境下实现自定义TCP协议的简明开发指南: --- ### **硬件基础框架** ```c // 硬件连接示意图 /* STM32F4 <--UART--> ESP8266 WiFi模块 PA2(TX) ------> RX PA3(RX) ------> TX 共地连接 + 3.3V供电 */ ``` --- ### **Keil工程关键配置** 1. 启用UART中断:`NVIC Settings` 中使能USART全局中断 2. 堆栈设置:`Target` 标签页增大Stack Size至0x1000,Heap Size至0x800 3. 添加必要库:STM32F4xx_HAL_Driver、CMSIS核心库 --- ### **协议层实现(示例)** #### **1. 自定义协议帧结构** ```c #pragma pack(1) // 内存对齐控制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head; // 帧头 0xAA55 uint8_t dev_id; // 设备ID uint16_t cmd_type; // 命令类型 uint16_t data_len; // 数据长度 uint8_t data[256]; // 负载数据 uint16_t crc; // CRC16校验 } CustomProtocol; #pragma pack() ``` #### **2. WiFi连接核心代码** ```c // AT指令执行函数(带超时检测) HAL_StatusTypeDef ESP8266_SendAT(const char* cmd, const char* expect, uint32_t timeout) { uint8_t resp[128] = {0}; HAL_UART_Transmit(&huart2, (uint8_t*)cmd, strlen(cmd), 100); HAL_UART_Transmit(&huart2, (uint8_t*)"\r\n", 2, 100); // 发送AT指令 uint32_t start = HAL_GetTick(); while(HAL_GetTick() - start < timeout){ if(HAL_UART_Receive_IT(&huart2, resp, sizeof(resp)) == HAL_OK){ if(strstr((char*)resp, expect) != NULL) return HAL_OK; } HAL_Delay(10); } return HAL_ERROR; } // 完整连接流程 void WiFi_Connect() { ESP8266_SendAT("AT", "OK", 1000); // 模块检测 ESP8266_SendAT("AT+CWMODE=1", "OK", 500); // Station模式 ESP8266_SendAT("AT+CWJAP=\"YourSSID\",\"YourPassword\"", "OK", 10000); // 连接WiFi ESP8266_SendAT("AT+CIPSTART=\"TCP\",\"192.168.1.100\",8080", "CONNECT", 2000); // TCP连接 } ``` #### **3. 数据收发处理(中断+DMA)** ```c // 接收环形缓冲区 #define BUF_SIZE 1024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buffer[BUF_SIZE]; volatile uint32_t head; volatile uint32_t tail; } RingBuffer; RingBuffer uart_rx_buf; // UART接收中断回调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 if(huart == &huart2){ uint8_t byte = huart->Instance->DR; uart_rx_buf.buffer[uart_rx_buf.head] = byte; uart_rx_buf.head = (uart_rx_buf.head + 1) % BUF_SIZE; HAL_UART_Receive_IT(huart, &byte, 1); // 重新启用中断接收 } } // 协议解析线程(在main循环中调用) void Protocol_Parser() { static uint8_t packet[sizeof(CustomProtocol)]; static uint8_t state = 0; static uint16_t index = 0; while(uart_rx_buf.head != uart_rx_buf.tail){ uint8_t byte = uart_rx_buf.buffer[uart_rx_buf.tail]; uart_rx_buf.tail = (uart_rx_buf.tail + 1) % BUF_SIZE; switch(state){ case 0: // 寻找帧头 if(byte == 0xAA) state = 1; break; case 1: if(byte == 0x55) state = 2; else state = 0; break; case 2: // 接收完整帧 packet[index++] = byte; if(index >= sizeof(CustomProtocol)){ CustomProtocol *p = (CustomProtocol*)packet; if(Check_CRC(p->data, p->data_len, p->crc)){ Process_Command(p); // 用户自定义处理 } index = 0; state = 0; } break; } } } ``` --- ### **开发注意事项** 1. **流控制策略** - 添加软件流控制:当缓冲区剩余量<20%时发送XOFF(0x13),>80%时发送XON(0x11) - 硬件流控制:启用RTS/CTS引脚(若模块支持) 2. **错误恢复机制** ```c // TCP断线重连 void TCP_Reconnect() { if(ESP8266_SendAT("AT+CIPSTATUS", "STATUS:3", 500) != HAL_OK){ ESP8266_SendAT("AT+CIPCLOSE", "OK", 500); ESP8266_SendAT("AT+CIPSTART...", "CONNECT", 2000); } } ``` 3. **性能优化技巧** - 使用`__packed`关键字优化结构体内存对齐 - 对高频调用函数添加`__ramfunc`修饰(将函数放到RAM中执行) - 启用UART的DMA传输模式 --- ### **调试建议** 1. 使用J-Link RTT Viewer实时输出调试信息 2. 通过SWO接口输出性能分析数据 3. 在TCP服务器端使用Wireshark抓包验证协议合规性 4. 使用STM32CubeMonitor进行实时变量监控 > **示例工程结构**: > ``` > Project/ > ├─ Drivers/ > ├─ Inc/ > │ ├─ wifi_ctl.h // WiFi控制头文件 > │ └─ protocol.h // 协议定义 > ├─ Src/ > │ ├─ main.c // 主循环 > │ ├─ wifi_ctl.c // WiFi连接实现 > │ └─ protocol.c // 协议处理 > ``` 实际开发时需根据具体硬件型号调整UART配置,并建议使用FreeRTOS进行任务管理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