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属于一些属于自己的精彩的故事,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故事的朋友:王老湿。
王老湿大学时读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第一次挂科就挂在了C++上,之后自学半年时间Java与3个月大数据,找到一份Python开发的实习工作,实习期间又开始学习Python和机器学习,9个月后转为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工作时业余时间,运营了一个涵盖了Python、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公众号「AI派」,旨在帮助更多的初学者能快速地入门。
点击二维码,订阅公众号
下面我们来看下他对自己的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王老湿,目前我是一名Python和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很幸运我们能在这里遇见,也很高兴你现在正在读着关于我的故事。我的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转型前,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公众号期间,未来计划。
转型前
像很多同学一样刚开始上大学时抱着同样的看法(高中三年煎熬完后,上了大学就解放了),的确,我刚开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当初我刚进入大学后(我大学专业是一个与计算机没有关系的专业),就开始不学无术了,一天的心思就是玩街舞,玩社团,找妹子(这个大家可以忽略?)。不出意外,大学自然是挂了不少的科;有意外的是,第一次挂科挂在了C++(当时哪知道我以后竟然会靠编程来谋生)。等我到了三下半学期时,我开始意识到,再这样下去毕业后肯定没有出路了,更何况家里也没有矿让我去采!于是焦虑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寻找一些出路,最终因为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原因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需要不少(有时间挣钱但没时间花钱)的程序猿(猿啊,不是我故意要黑你,而是当时我没成为猿之前确实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次转型
(2015年初)当我有了想法之后,就开始选择程序猿中的工种,由于当时身边没有人懂这些,加上人工智能也没有现在被炒得这么火热,所以选择了当时应用比较广泛的语言:Java(一是能做Web开发,三是能做Android开发,三是可以做大数据)。
因为之前学院开设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编程课自己没去学(要不怎么能挂科),自己最开始采用看书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了一个月的时间,发现这种方式不太适合在身边没有人辅导的初学者,于是开始选择了视频课来去学习,当时采用的方式是:边看视频,边记笔记。这种方式特别花时间,以至于花费了整个大三下学期+暑假才将整套基础的Java视频看完,但是效果非常好,非常适合当时零基础的我。
大四开始后,我又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大数据相关的技术。然后开始来北京找实习工作,当时希望自己能找一份大数据相关的实习工作,受限于当时自己的一系列背景(非985/211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无项目经验),所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反倒是各种碰壁之后找到了一份Python开发的实习工作。
第二次转型
(2016年初)在非常不容易地找到了一份Python实习工作后,自然也非常珍惜。因为工作要求是使用Python,而我只是会简单地使用一些Java,所以又要开始自学Python。基于有了Java方面的一些基础,所以在学习Python时选择通过看廖雪峰官方Python教程来学习,差不多一个月之后能完成一些基本的任务。
后来在实习过程中,听身边的同事和领导聊起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这些概念,然后就开始了机器学习的征程,这个过程大概花费了9个月,我将自己入门机器学习的过程整理了一篇文章,发在了我的公众号「AI派」中:我是如何入门机器学习的呢
公众号期间
(2018年初)在我工作了2年后,我觉得有必要将自己学习过的技术和知识进行梳理一遍,经过一系列的选择后,选择了公众号这个平台来梳理自己学习过的一些知识,于是就有了我的公众号:「AI派」,在运营公众号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除了满足自己的知识梳理之外,还能帮助不少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下面是我之前发布的几篇文章:
你可能过于高估了机器学习算法能力,带你解读鲜为人知的数据泄露问题
后来随着关注公众号粉丝越来越多,每个人想要学习的方向和阶段又有些不同,所以我开始邀请更多不同方向的作者来一起写专栏文章。目前已经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专栏:
《从零开始学爬虫》=>"王老湿,我。。我想学那个。。爬虫。可以嘛"
《从0到1,数据分析师修炼之路》=>从0到1,数据分析师修炼之路
《机器学习入坑指南》=>想学机器学习吗?带坑的那种
《AI炼丹炉实践指南》=>算法原理稳如狗,工程落地慌得很!AI炼丹炉实践指南来啦~
目前这些上面的专栏还在不断更新中,想要学习的同学可以关注「AI派」,加入我们一起来学习~
点击二维码,订阅公众号
未来计划
除了技术本身以及公众号之外,我觉得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将就凑合地过完这一生,而是要去体验和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己认知和见识。
当我在做Python开发实习的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要将自己的眼光仅仅局限于技术,而是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所以后来我给了自己的一个定位:虽始于技术,不止于技术。
在18年末的时候,我开始不断有意地去学习并加强一些非技术领域方面的能力,去学习和阅读一些关于产品、运营、增长、投资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以此来期望自己能够在综合能力方面有一个提升,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
如果你也拥有同样的看法,非常欢迎能和你一起交流,下面是我的个人微信,坑位有限(微信有5000人好友限制),抓紧机会!
?加我微信,一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