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内容
一、什么是排序
二、排序算法分类
三、排序算法分析
四、排序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总结
一、什么是排序
参考博客:https://blog.youkuaiyun.com/xiazdong/article/details/7304239
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
1.可以分为 稳定/不稳定。
稳定:如果a=b,排序前,a就在b前面,排序后仍然a在b前面,就是稳定的。
2.可以分为:内排序/外排序。
内排序: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
外排序:由于数据太大,因此把数据放在磁盘中,而排序通过磁盘和内存的数据传输才能进行。
排序耗时的操作:比较、移动。
二、排序算法分类
主要分为4大类:
交换类:冒泡、快排。特点:通过不断的比较和交换进行排序
选择类:简单选择、堆排序。特点:看准了再移动
插入类:简单插入、希尔排序。特点:通过插入的手段进行排序
归并类:归并排序。特点:先分割后合并
上述排序算法都是基于排序的,还有一类排序算法不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即计算排序、基数排序。
最开始排序算法都是O(n^2),希尔排序的出现打破僵局。
最基础的排序算法如下:
void simple_sort(int [] arr)
{
for(int i=0;i<arr.length-1;i++)
for(int j=i+1;j<arr.length;j++)
if(arr[i]>arr[j])
swap(arr,i,j);
}
缺点:每次找最小值都是单纯的找,没有为下一次做出铺垫。
三、排序算法分析
1.冒泡排序
思想:两两相邻元素之间的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交换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for(int i=0;i<n-1;i++)
for(int j=0;j<n-1-i;j++)
if(a[j]>a[j+1]) //如果前面的值大于后面的值,就交换,将最大值依次放到最后
swap(j,j+1);
}
如原本序列基本是排好的,改进方法:定义一个变量,如果一次循环中没有交换过元素,则说明已经排好序。
void bubbleSort2(int * a,int n)
{
bool isChanged=true;
for(int i=0;i<n-1&&isChanged;i++)
{
isChanged=false;
for(int j=0;j<n-1-i;j++)
if(a[j]>a[j+